氫氣罐就在座位下面,氫能汽車你敢坐嗎?
商用車公社 | 2024-02-27
25714
還記得“不加油不充電,續航里程可達1000公里”的水氫汽車嗎?雖然這是個“笑話”,但氫能汽車一直處于加緊研發中。那么,氫能汽車,離我們還有多遠?為何很多人壓根不敢坐氫能汽車呢?
與燃油汽車相比,氫能汽車的優勢還是挺多的,如無污染、零排放、舒適性好。不過,對于氫能汽車,相比于加氫站3分鐘續航600km以上的使用優勢,不少人普遍對其安全性持觀望態度。
小編問過一些朋友:“您愿意乘坐氫能汽車嗎?”很多人的答案是“帶著氫氣罐跑,安全嗎?”從不少氫能汽車的結構圖可以看出,原本燃油車的油箱被儲氫罐取代了,一般位于座椅下方的底盤之間。屁股下面坐個“大氫氣罐”,到底安全嗎?
雖然儲氫罐的材質通常是航天級材料,也比較厚,子彈也無法擊穿,但如果發生較大的汽車碰撞事故,儲氫罐的強度真的夠嗎?汽油是液體,氫氣是氣體,泄露的后果完全不一樣。
根據相關資料,氫氣是最容易泄露的氣體之一,氫氣在濃度4%-70%之間是可能爆燃的,一輛車10%的氫氣泄露,點燃瞬間可以炸死10米甚至20米之內的人,在隧道、地下停車場里泄露,那可能就是一場大災難。
如果說電車自燃還有機會逃命,那么氫氣泄露后簡直就是一個迷你溫壓彈。管路上任何一個泄露點,都可能引起劇烈爆燃,讓一整棟樓坐上飛機。除非你只住大別墅,不上班,不去逛商場。
因此有人說,氫能汽車三電系統一個不少,還增加了個儲氫罐和反應堆,這種技術方案比現在的增程還垃圾。更重要的是,氫能汽車同時彌補了“油車爆炸威力太小、電車自燃太慢”的兩個缺點。
除了可能存在的爆炸風險外,氫脆更是沒有任何辦法解決。除非把氫氣降溫加壓成液體,讓氫原子失去高能狀態。但是,不可能讓一輛氫能汽車天天帶個冷庫跑吧!
換個角度看,氫能汽車可能不適合小車。哪怕加氫站再多,也改變不了這個事實,畢竟,這是氫氣本身的物理化學特性決定的。至少要客車、重卡,才適合使用氫能,運營起來相對安全。
想當初日本選擇氫能,是因為發展電車需要大量礦藏,而日本不豐富,相比之下氫能動力只需要鉑電極,還很容易回收再利用,不容易被卡脖子,此外氫氣可以通過核能發電制取,也不像石油一樣依賴進口。
不過,這一切都被一場地震打亂了!311福島大地震,吹響了日本氫能產業崩潰的喪鐘。雖然日本仍在強推氫能汽車,但現在日本那些加氫站的氫氣,大都是從澳大利亞的煤制氫工廠里生產出來的,壓根談不上環保了。
編后語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氫能汽車看似美好,但目前還未找到最佳的安全解決方案,除非完全避免單獨氫原子或者氫氣分子來存儲氫。說實在的,解決這個問題遠比提升動力電池性能的難度大。有這精力,為何不好好研究電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