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車企銷量達成率:有的提前開香檳,有的被現實上了一課
汽車情報 | 2024-12-28
20170
馬上2024年就要進入尾聲了,今年的車市注定讓所有汽車行業從業者刻骨銘心,因為今年的內卷程度前所未有,幾乎所有品牌都被波及,誰也無法置身事外。
如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會長王都所言,今年中國汽車產銷量有望突破3100萬輛,汽車產銷量、新能源汽車產銷量以及汽車出口量等指標將繼續位居世界第一。由此可見車企競爭背后的底層邏輯,那就是中國車市的蛋糕份額足夠大,這個市場相當的誘人,引得眾多英雄前來圍獵。
而今天,咱們就來盤點一下2024年車企銷量達成率情況,看看在這內卷的車市當中,誰在提前開香檳慶祝,誰又被現實給上了一課。接下來咱們廢話不多說,直接上干貨。
提前完成銷量目標
提前“交卷”的車企有三家,分別是比亞迪、小米和零跑。
先來看比亞迪,其當初說的是2024年要在2023年基礎上銷量增長20%,由此計算出其2024年計劃賣363萬輛。當時這個數據披露時,很多人覺得比亞迪似乎完不成這個銷量目標,畢竟壓力很大,要在內卷的市場實現20%的增幅。
但現實證明比亞迪的潛力似乎還有很大。參考比亞迪公布的今年前11個月375.73萬輛銷量,以及最近的11月份超50萬輛的月銷量,大概率今年將完成425萬輛,由此來看銷量目標將會超額完成,基本上已經板上釘釘了。
接著看小米。當初其宣布今年的銷量目標為10萬輛時,迎來了不少質疑聲,結果小米SU7還真就不聲不吭的賣爆了,最近幾個月的月交付量都超過了兩萬。
雖然SU7這款車褒貶不一,尤其是外觀,以及內飾的細節模仿多款豪車,在互聯網持續引發爭議,但不得不承認小米創業多年攢下的現金流,以及小米生態和自身互聯網企業的打法,再有就是雷軍的個人網紅IP魅力,這些因素加一起使得SU7聲勢超預期。
不過,這股勢頭能否持續多久要打上一個問號,不妨讓時間給出最終的答案。
再來看零跑,這也是一家被嚴重低估的造車新勢力,因為大家原本以為頭部的理想、問界會提前交卷,沒想到提前開香檳慶祝的卻是低調的零跑。
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零跑累計交付25.12萬輛新車,參考25萬輛銷量目標,任務算是已經提前完成。而參考零跑11月份超4萬輛的銷量走勢,有可能其今年的銷量會接近30萬輛。
考慮到零跑一直以來主打性價比,這一定位某種程度上和哪吒很相似,但現在兩家車企卻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而零跑之所以能在今年逆勢突起,主要還是產品定位很精準,也就是網上一直在說的“小理想”,即零跑用比理想低的價格,帶來接近理想的產品體驗,這是目標消費群體所難以拒絕的。
基本能達成銷量目標
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話,吉利、奇瑞和理想這三家基本能完成今年的銷量目標。
先說吉利,今年前11月其銷量為196.65萬輛,而在今年8月吉利公布年中業績時,其將年銷目標上調至200萬輛,而按照吉利目前月均銷量18萬輛來看,全年的累計銷量大約為215萬輛,算是超額完成銷量目標。
215萬輛的銷量規模雖然比不上比亞迪的400萬輛規模,但吉利的勢頭也確實猛,近期上市的幾款新車,諸如銀河E5、星愿、星艦7等等,都在短時間成為爆品。在此大膽預測,明年吉利或許會定一個較大的銷量目標,拭目以待吧。
再來看奇瑞,就在我們都以為奇瑞年銷量規模會在吉利之后時,沒想到悶不吭聲的奇瑞成為了僅次于比亞迪的自主車企。
從直觀銷量來看,今年前11月奇瑞的累計銷量為230.5萬輛,而其定下的今年銷售目標為250萬輛,就11月奇瑞銷量突破28萬輛來看,完成銷量目標應該是板上釘釘了。
透過此也能看出,短時間內比亞迪的龍頭位置會非常牢固,畢竟400萬輛+的年銷量一時半會別的車企還趕不上,而明年奇瑞和吉利爭奪自主第二把交椅將變得非常精彩。
接下來看理想,今年前11月其累計銷量為44.2萬輛,距離48萬輛的銷量目標還有3.8萬輛的缺口。考慮到最近的幾個月理想的交付數據都高于這個數據,由此判斷理想達成年度48萬輛銷量目標應該沒什么壓力。
相比較上述零跑這一造車新勢力的銷量,實事求是的講理想要更為厲害,畢竟其定位高端和豪華,賣的都是高價車,可謂實實在在從奔馳、寶馬和奧迪手中搶客戶,中國品牌尤其是新勢力能做到這一點十分難得。
發揮有些失常,需要反思為何落后了
相較于曾經的老對手比亞迪、吉利、奇瑞,長城汽車在今年算是在銷量規模上掉了隊。
直觀數據顯示,今年前11月長城汽車的累計銷量為109.8萬輛,而其定下的今年的銷售目標可不低,為190萬輛。也就是說,當前目標完成率為58%,而加上12月份銷量的話,應該會處于超60%的“及格”水平。
不過有一點不得不說,那就是長城汽車是為數不多運營非常健康的車企,因為它的利潤率非常可觀。從前段時間長城汽車公布的前三季度財報來看,其營收1422.54億元,同比增長19.04%,創歷史新高,扣非歸母凈利潤83.74億元,同比增長119.93%,刷新歷史紀錄;單車綜合收入16.66萬元,較去年同期提升2.83萬元。
由此來看不能唯銷量規模論英雄,雖然長城的體量比不上上述那幾家頭部自主,但它的成績也是沉甸甸的,值得尊敬。
同樣銷量規模不如預期的還有兩位“國家隊”選手,分別是上汽和廣汽。其中上汽集團今年1-11月累計銷售353萬輛,與去年同期的438.4萬的累計銷量比減少近20%。而廣汽今年前11月的銷量為172萬輛,但今年的銷量目標為275萬輛,當前目標達成率為62%。
上汽和廣汽都是響當當的中國車企中流砥柱,但近些年銷量的下滑也是不爭的事實。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合資板塊的銷量下滑,這一點相信大家也都看到了,那就是新能源汽車的持續沖擊下,合資車企遇到了銷量麻煩。
不過好在這些大佬看到了當下的趨勢,已經在有針對性的進行調整,相信會迎頭追上,重現當初的榮耀,我們拭目以待吧。
【結語】以上便是對一些車企的年銷量達成率進行的點評,可見內卷的時代下初步的江湖秩序已經形成,不過鑒于車市的競爭激烈程度超出你我的想象,使得后續的局勢會瞬息萬變,至于后續會發生怎樣的變化,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