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年檢新變化:綠牌也要年檢,插混、增程車主最郁悶?
車評4點0 | 03-05
11009
去年燃油車年檢新規引發爭議,相比之下,新能源汽車不僅環保、節能,在年檢方面的待遇一直相對寬松。然而,從2025年3月1日起,這一局面發生了變化,我國首部針對新能源汽車的強制性年檢標準《新能源汽車運行安全性能檢驗規程》正式落地實施,這一變化不僅引起了車主們的廣泛關注,也引發了行業內的一系列討論。
與燃油車圍繞發動機、尾氣、制動的檢測邏輯不同,新能源汽車年檢主要聚焦于動力電池、電控系統等核心部件的安全檢測。在新規中,動力電池安全充電檢測、電氣安全檢測都是必檢項目,覆蓋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等車型。
具體來看,新能源汽車需要完成動力電池性能檢測,檢測項目包括充電時電池的最高溫度(磷酸鐵鋰電池≤65℃,三元鋰電池≤60℃)、電壓極差,以及放電時電池的溫度及電壓穩定性。這些檢測標準有助于及時發現電池性能下滑或容量縮減等問題,從而提升車輛行駛安全,并延長車輛整體壽命。
第二是電氣安全檢測,這一環節主要檢查充電插座的絕緣電阻、車身電位均衡等,以排查漏電風險。通過這一檢測,可以確保新能源汽車的電氣系統處于良好狀態,避免因電壓波動可能引發的火災、爆炸等安全隱患;第三是電控系統檢測:驅動電機溫度(≤175℃)、電機控制器及DC/DC變換器溫度(≤95℃)等關鍵參數也是年檢的重要項目。這些檢測數據有助于車企優化電控系統設計,提高產品的安全性能。
此外,新能源汽車年檢還包括外觀檢查、制動系統檢查、轉向系統檢查、輪胎檢查、照明系統檢查、車身結構檢查以及車輛綜合性能檢測等傳統項目,以確保車輛在行駛過程中的穩定性和舒適性。值得注意的是,對于使用強度更高的營運車輛(如網約車、貨車),還需額外進行動力電池放電安全檢測,以確保高負荷場景下的穩定性。
新能源汽車年檢的實施,標志著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進入了一個規范化、精細化管理的新階段。這一舉措不僅有助于保障消費者的安全,還推動了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健康發展。首先是通過實時監測電池溫度、電壓等參數,年檢能夠提前預警“熱失控”風險,降低自燃事故率。這對于提升新能源汽車的整體安全性能具有重要意義。
新規的實施也對二手車評估提供了可靠依據,年檢數據可為車輛殘值評估、保險定價提供科學依據,推動行業透明化。這有助于消費者在購買二手車時做出更加明智的選擇,同時也為保險公司提供了更準確的風險評估依據。
另外,年檢數據的積累將助力車企優化三電系統設計,促進產品安全性能升級。這不僅能夠提升新能源汽車的市場競爭力,還能夠推動整個行業的技術進步。對于車主而言,年檢制度還能夠促使他們更加關注新能源汽車的安全性能,定期進行年檢以確保車輛的安全運行。同時,年檢制度也為車主提供了向廠家索賠的依據。例如,特斯拉等新能源汽車品牌提供的免費換電池服務,但此前因舉證難,實際索賠成功率并不高。
然而,新能源汽車年檢的實施,也給插混、增程車主帶來了新的挑戰。由于插混、增程車型既有傳統汽車的發動機、變速器、傳動系統等燃油系統,也有純電動汽車的動力電池、電機、電控等“三電”系統,因此他們需要在年檢時同時檢測油車和電車兩個項目。這無疑增加了年檢的復雜性和成本。
此外,插混、增程車型的電池健康度問題也備受關注。由于用戶頻繁進行純電動駕駛,增加了充放電的頻率,導致電池衰減加劇。當電池健康度降至60%以下時,更換電池的成本將變得極為高昂。而根據最新的新能源汽車年檢標準,若插混與增程車型的電池健康度低于60%,將直接判定為不合格,并要求更換電池。這對于車主而言無疑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與插混、增程車主的郁悶相比,蔚來、睿藍等支持換電模式的新能源汽車品牌車主則顯得相對輕松。由于這些品牌提供了換電服務,車主們可以只買車身,電池則選擇租賃。這樣一來,在年檢時電池的問題就交給了車企去處理,車主們可以安心無憂。
對車主來講,新能源汽車年檢的確會花費一些時間、金錢上的成本,但也是新能源汽車行業從野蠻生長走向成熟規范的必經之路。當電池健康有了國家標準,三電系統納入法定監測,整個產業正在構建起更可持續的質量護城河。對于車企而言,這是一場關于核心技術的終極考驗;對于車主,則是從"政策紅利"邁向"品質紅利"的轉折點。在這場變革中,能夠將年檢壓力轉化為技術迭代動力的品牌,終將在新能源下半場贏得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