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端下載

          logo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資訊詳情

          全球資本重估 比亞迪距離萬億美元市值還有多遠?

          一線購車 | 03-07

          21576

          在全球經濟格局不斷演變的當下,科技領域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這也引發了全球資本的重新布局與估值重估。近年來,以人工智能、新能源為代表的新興科技產業迅猛發展,成為推動經濟增長和改變生活方式的重要力量。曾經,美國科技 “七姐妹”—— 蘋果、谷歌、亞馬遜、微軟、Meta、特斯拉、英偉達,憑借強大的技術實力和創新能力,在全球資本市場呼風喚雨,總市值一度接近 16 萬億美元,超過了日本、德國、英國和印度股市的市值總和,成為美股上漲的主要動力 。然而,風水輪流轉。蛇年春節后,一股 “來自東方的神秘力量”——Deepseek 的橫空出世,讓世界的目光聚焦于中國科技股的潛力。中國科技企業在技術創新上的突破,使得國際投行瑞銀直言中國資產整體被低估,隨著中國 AI 實力的提升,中國科技股估值有望走高。在此背景下,包括華泰、海通在內的多家券商發布中國科技 “七姐妹” 名單,比亞迪、阿里巴巴、聯想、美團、中芯國際、騰訊及小米,被視為可比肩美國 “七姐妹” 的科技巨頭。今年以來,中國科技 “七姐妹” 股價走勢明顯跑贏美國科技 “七姐妹”,展現出強大的發展潛力和增長動力。 其中,比亞迪作為中國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領軍企業,在這場全球資本重估的浪潮中,其市值表現備受關注,也引發了市場對于它距離萬億美元市值還有多遠的廣泛討論。

          比亞迪作為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龍頭企業,其市值表現一直備受市場矚目。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起伏后,比亞迪的市值在 2025 年迎來了重要的突破。2 月 14 日 A 股收盤后,比亞迪股價報收 356.05 元,總市值再次突破萬億大關,達 1.04 萬億元,創下歷史新高 。這一里程碑式的事件,距離其 2022 年 6 月首次市值破萬億,已過去近兩年半時間。回顧比亞迪市值重回萬億的關鍵節點,2025 年 1 月末 DeepSeek - R1 模型的發布創造了 “算力平權” 的概念,重構了全球投資者對于中國科技企業的認知。緊接著,2 月比亞迪 “智駕平權” 的概念成為行業熱點。以往高端車專屬的智能駕駛產品,被比亞迪應用于平價車上,尤其是 6.98 萬元海鷗智駕版的上市,證明了比亞迪智駕平權的落地速度之快。2 月 6 日,比亞迪午后迅速放量拉升,尾盤接近漲停,當日午后發布的智駕發布會海報成為市值上漲的導火索。2 月 10 日,比亞迪發布高階智駕系統 “天神之眼”,徹底終結了汽車市場 “智能駕駛等于高價” 的格局,其股價上漲趨勢一直延續至 2 月 14 日市值重回萬億 。在全球車企市值排名中,比亞迪也占據著重要地位。盡管在 2024 年 12 月 31 日收盤時,比亞迪市值為 1078.4 億美元,被 2024 年才正式入局汽車市場的小米反超,暫列第四,但比亞迪在全球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影響力依然不容小覷 。此前,在 2024 年 6 月,比亞迪全球市值曾反超大眾集團,首次成為全球車企市值的季軍 。從長期來看,比亞迪市值的波動反映了市場對于其發展前景的預期變化,同時也受到全球汽車市場競爭格局、行業發展趨勢以及宏觀經濟環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

          比亞迪市值增長的驅動因素

          (一)技術創新與突破

          比亞迪始終將技術創新視為企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在電池技術、智能駕駛、整車制造等多個關鍵領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果 。在電池技術方面,比亞迪的刀片電池堪稱行業典范。它采用了 CTP(Cell to Pack)無模組結構設計,省去了中間模組環節,大幅提升了電池的空間利用率和能量密度,不僅讓車輛的續航里程更長,在安全性、成本和壽命等方面也具備顯著優勢,為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電池技術創新樹立了標桿 。在智能駕駛領域,比亞迪發布的天神之眼智駕系統集成了高精度地圖、傳感器融合、人工智能算法等前沿技術,實現了多種智能駕駛輔助功能 。該系統具備不斷學習和升級的能力,能夠根據用戶的駕駛習慣和路況信息不斷優化智能駕駛策略,提升駕駛安全性和舒適性。例如,在復雜的城市道路中,天神之眼智駕系統可以精準識別交通信號燈、行人以及其他車輛,及時做出合理的駕駛決策,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的發生概率 。此外,比亞迪在整車制造方面也展現出強大的技術實力,通過不斷優化生產工藝和流程,提高了整車的品質和性能。這些技術創新成果不僅提升了比亞迪產品的競爭力,也為其市場份額的擴大和市值增長奠定了堅實基礎 。以比亞迪漢、唐等車型為例,憑借先進的電池技術和智能駕駛系統,以及出色的整車性能,在市場上獲得了消費者的高度認可,銷量持續攀升,有力地推動了比亞迪市值的增長 。

          (二)市場表現與銷量增長

          近年來,比亞迪在全球市場的銷量呈現出爆發式增長。2024 年,比亞迪全球銷量達到 427 萬輛,汽車品牌全球銷量排名第四,在全球汽車品牌銷量單月榜更是多次位列第二 。在國內市場,比亞迪憑借豐富的產品線和高性價比的產品,滿足了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市場份額不斷擴大。其旗下的王朝系列、海洋系列等車型深受消費者喜愛,成為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暢銷車型 。在海外市場,比亞迪同樣表現出色。新能源汽車足跡已覆蓋全球六大洲,遍布 10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 400 多個城市 。在一些國家和地區,比亞迪的市場份額甚至超過了當地的傳統汽車品牌。例如,在新加坡,比亞迪成為年度銷量第一的汽車品牌;在挪威、德國等成熟市場,市占率超 15%,打破了中國汽車 “低價換市場” 的魔咒 。銷量的快速增長直接帶動了比亞迪營收和利潤的提升,進而對其市值增長產生了積極影響 。隨著市場份額的不斷擴大,比亞迪在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也日益增強,吸引了更多投資者的關注和青睞,為市值的進一步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

          (三)戰略布局與合作伙伴

          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下游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戰略布局,構建了強大的產業生態。從上游的原材料供應,到中游的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零部件制造,再到下游的整車生產和銷售,比亞迪基本實現了全產業鏈覆蓋 。這種全產業鏈布局不僅有助于比亞迪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還增強了其對產業鏈的掌控能力,提升了企業的抗風險能力 。在產業鏈上游,比亞迪通過投資入股等方式,加強了對磷酸鐵鋰等原材料的議價權,確保了原材料的穩定供應和成本控制 。在中游,比亞迪成立了弗迪系及比亞迪電子等子公司,實現了核心零部件的自供,并積極開展外供業務,削弱了缺芯貴電等行業問題對企業的負面影響 。在下游,比亞迪不斷完善銷售網絡和售后服務體系,為消費者提供更加便捷、優質的購車和用車體驗 。此外,比亞迪還積極與其他企業開展戰略合作,共同推動行業的發展。其中,與大疆的合作尤為引人注目。2025 年 3 月 2 日,比亞迪攜手大疆發布了智能車載無人機系統 “靈鳶”,實現了車與無人機的無縫整合 。這一合作不僅為消費者帶來了全新的出行體驗,也提升了比亞迪的品牌價值和市場認可度 。通過與大疆的合作,比亞迪進一步拓展了其在智能出行領域的布局,展示了其強大的創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吸引了更多投資者對比亞迪未來發展的關注和信心 。

          (一)特斯拉的對比分析

          比亞迪與特斯拉,作為全球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兩大巨頭,常常被人們放在一起比較。在市值方面,盡管比亞迪市值已重回萬億人民幣大關,但與特斯拉仍存在一定差距。截至 2025 年,特斯拉市值在萬億美元左右波動,而比亞迪以人民幣計價的萬億市值換算成美元后,與特斯拉相比有明顯的量級差異 。從銷量上看,2024 年比亞迪全球銷量 427 萬輛,汽車品牌全球銷量排名第四、全球汽車品牌銷量單月榜更是多次位列第二 ;而特斯拉 2024 年全球銷量為 178.92 萬輛,同比下降 1.1%,這也是自 2015 年以來首次出現年度銷量下滑 。比亞迪憑借豐富的車型和強大的市場拓展能力,在銷量上遠超特斯拉,展現出強大的市場競爭力 。技術層面,比亞迪和特斯拉各有優勢。比亞迪擁有自主研發的刀片電池、IGBT 芯片等核心技術,在電池安全性和成本控制方面表現出色。同時,比亞迪在智能駕駛領域也不斷發力,發布的天神之眼智駕系統具備高精度地圖、傳感器融合等先進技術 。特斯拉則在自動駕駛算法和軟件方面具有領先優勢,其 FSD(Full Self - Driving)系統經過多年的研發和數據積累,在自動駕駛的功能和體驗上處于行業前列 。不過,特斯拉在技術研發上也面臨一些挑戰,如 FSD 在中國市場的本土化適配問題等 。在品牌影響力方面,特斯拉作為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先驅,在全球范圍內擁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品牌忠誠度,尤其在歐美市場,特斯拉被視為高端智能電動汽車的代表 。比亞迪在國內市場已經樹立起強大的品牌形象,憑借性價比高、技術實力強的產品贏得了消費者的認可 。近年來,比亞迪在海外市場的品牌影響力也在不斷提升,通過在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市場拓展和產品投放,逐漸改變了國際市場對中國汽車品牌的認知 。但整體而言,比亞迪在全球品牌影響力上與特斯拉相比仍有一定的追趕空間 。

          (二)行業標桿的差距探討

          與其他萬億美元市值的車企或科技公司相比,比亞迪在企業規模、盈利模式、市場影響力等方面也存在一些差距 。以蘋果公司為例,蘋果作為全球最具價值的科技公司之一,其市值長期穩居萬億美元以上 。蘋果擁有龐大的全球用戶群體和強大的品牌生態系統,通過硬件、軟件和服務的協同發展,實現了多元化的盈利模式 。2024 財年,蘋果公司凈營收達到 3783.28 億美元,凈利潤為 946.80 億美元 。與之相比,比亞迪的營收和凈利潤規模相對較小,2024 年比亞迪實現營業收入約 6252 億元 ,凈利潤水平也與蘋果存在較大差距 。在市場影響力方面,蘋果的產品和技術變革對全球科技行業產生了深遠影響,其推出的 iPhone、iPad 等產品引領了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發展潮流 。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雖然取得了顯著成就,但在全球科技行業的綜合影響力與蘋果等科技巨頭相比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在企業規模上,一些傳統汽車巨頭如豐田汽車,在全球擁有廣泛的生產基地、銷售網絡和龐大的員工隊伍 。2024 年,豐田汽車全球銷量達到 1050 萬輛左右,營業收入和凈利潤也處于較高水平 。比亞迪在全球的生產和銷售布局仍在不斷完善中,在企業規模和市場覆蓋范圍上與豐田等傳統汽車巨頭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 。然而,比亞迪也具有自身獨特的優勢和發展潛力 。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增長和技術的不斷進步,比亞迪有望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市場拓展和品牌建設,縮小與這些行業標桿的差距,向著萬億美元市值的目標穩步邁進 。

          比亞迪的發展挑戰與機遇

          (一)面臨的挑戰

          在技術研發投入方面,盡管比亞迪在電池技術、智能駕駛等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果,但新能源汽車技術的快速發展要求企業持續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進行研發創新 。隨著行業競爭的加劇,其他企業也在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如特斯拉在自動駕駛算法上的持續迭代,寧德時代在電池能量密度和充電速度等方面的技術突破,這都給比亞迪帶來了巨大的技術研發壓力 。若比亞迪不能保持足夠的研發投入和創新速度,可能會在技術上逐漸落后于競爭對手,影響產品的競爭力和市場份額 。市場競爭方面,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日益激烈,比亞迪面臨著來自國內外眾多競爭對手的挑戰 。國內市場上,蔚來、小鵬、理想等新勢力車企憑借獨特的產品定位和營銷策略,在高端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據了一定份額;傳統車企如吉利、長城、上汽等也在加快新能源汽車的布局和轉型,推出了一系列具有競爭力的產品 。在國際市場上,特斯拉作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的領軍企業,擁有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技術優勢,在歐美等成熟市場占據著重要地位 。此外,大眾、豐田、本田等傳統國際汽車巨頭也在積極向新能源汽車領域轉型,憑借其深厚的技術積累、廣泛的銷售網絡和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對比亞迪的海外市場拓展構成了嚴峻挑戰 。政策風險也是比亞迪需要面對的重要問題 。新能源汽車行業受到政策和法規的影響較大 。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碳排放法規、新能源汽車積分政策等的變化,都可能對比亞迪的生產經營和市場策略產生重要影響 。若政府減少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力度,可能會增加消費者的購車成本,從而影響市場需求;碳排放法規和新能源汽車積分政策的調整,可能會迫使比亞迪加大技術研發投入,以滿足相關要求,這將增加企業的運營成本 。此外,國際市場上,一些國家和地區可能會出臺針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的貿易保護政策,如提高關稅、設置技術壁壘等,這將對比亞迪的海外市場拓展帶來不利影響 。在供應鏈管理方面,比亞迪面臨著原材料價格波動、供應鏈穩定性等問題 。新能源汽車的生產需要大量的鋰、鈷、鎳等關鍵原材料,這些原材料的價格受全球供需關系、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波動較大 。原材料價格的上漲會增加比亞迪的生產成本,壓縮利潤空間 。若原材料供應出現短缺或供應鏈中斷,將影響比亞迪的生產進度和產品交付,給企業帶來經濟損失 。此外,隨著比亞迪業務規模的不斷擴大,供應鏈管理的難度也在增加,如何優化供應鏈結構、提高供應鏈效率、降低供應鏈成本,是比亞迪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

          (二)潛在的機遇

          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增長空間依然廣闊,為比亞迪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機遇 。隨著全球對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新能源汽車作為傳統燃油汽車的替代品,市場需求持續增長 。國際能源署(IEA)預測,到 2030 年,全球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將達到 1.45 億輛 。在中國市場,政府提出了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預計到 2025 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 20% 左右 。比亞迪作為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領軍企業,憑借其豐富的產品線、強大的技術實力和良好的市場口碑,有望在市場增長中獲得更多的份額,實現銷量和業績的持續增長 。政策支持也是比亞迪發展的重要機遇 。各國政府紛紛出臺政策鼓勵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為比亞迪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在中國,政府通過財政補貼、稅收減免、購車指標等政策,鼓勵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 。同時,政府還加大了對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如充電樁、換電站等,為新能源汽車的普及提供了保障 。在國際市場上,許多國家也出臺了類似的政策,如歐盟提出了 “綠色新政”,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的支持力度;美國拜登政府提出了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其中包括對新能源汽車的支持 。這些政策的出臺,將有助于比亞迪拓展國內外市場,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 。技術創新趨勢為比亞迪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的不斷發展,新能源汽車正朝著智能化、網聯化的方向發展 。比亞迪在智能駕駛、車聯網等領域積極布局,不斷推出新的技術和產品 。天神之眼智駕系統的發布,展示了比亞迪在智能駕駛領域的技術實力 。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比亞迪有望在智能駕駛、車聯網等領域取得更多的突破,為消費者提供更加智能、便捷的出行體驗,進一步提升產品的競爭力和市場份額 。此外,電池技術的創新也是行業發展的重要趨勢,如固態電池、氫燃料電池等新型電池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將為比亞迪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若比亞迪能夠在新型電池技術上取得突破,將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中占據更加有利的地位 。

          (一)持續技術創新與升級

          技術創新是比亞迪邁向萬億美元市值的核心驅動力,也是其在激烈市場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的關鍵 。在未來的發展中,比亞迪需在電池技術、智能駕駛等核心領域持續投入研發,不斷推出更多創新成果 。在電池技術方面,比亞迪應繼續加大對刀片電池的研發和改進力度,進一步提升其能量密度、安全性和使用壽命 。積極探索固態電池、氫燃料電池等新型電池技術的研發與應用,爭取在這些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固態電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有望成為未來新能源汽車電池的主流技術;氫燃料電池則具有零排放、加氫速度快等優勢,在商用車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比亞迪若能在新型電池技術上率先取得突破,將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中占據更加有利的地位,為市值增長提供強大動力 。在智能駕駛領域,比亞迪要不斷優化天神之眼智駕系統,提升其智能化水平和可靠性 。加強與科技企業的合作,引入先進的人工智能算法、傳感器技術等,進一步提升智能駕駛系統的性能 。加大對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投入,推動自動駕駛技術從 L2 + 向更高等級的 L3、L4 甚至 L5 級邁進 。實現自動駕駛技術的突破,不僅能提升用戶的駕駛體驗,還能開拓新的商業模式和市場空間,如自動駕駛出租車、物流配送等領域,從而為比亞迪的市值增長帶來新的增長點 。

          (二)拓展全球市場份額

          拓展海外市場是比亞迪實現萬億美元市值目標的重要途徑 。目前,比亞迪雖然在海外市場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新能源汽車足跡已覆蓋全球六大洲,遍布 10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 400 多個城市 ,但與特斯拉等國際競爭對手相比,其全球市場份額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比亞迪應進一步加強在海外市場的本地化生產和銷售 。在已有生產基地的基礎上,繼續在全球范圍內布局新的生產基地,提高本地化生產能力,降低生產成本,同時更好地滿足當地市場的需求 。在銷售方面,加強與當地經銷商的合作,建立完善的銷售網絡和售后服務體系,提高產品的市場覆蓋率和用戶滿意度 。針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市場特點和消費者需求,制定差異化的市場策略和產品定位 。在歐美等成熟市場,注重品牌建設和產品品質提升,推出高端智能電動汽車,滿足當地消費者對品質和科技的追求;在新興市場,發揮產品性價比優勢,推出適合當地消費者購買力的車型,快速占領市場份額 。此外,比亞迪還應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提升在國際市場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加強與國際汽車組織、行業協會的合作,推動新能源汽車技術和標準的國際化,為產品的海外市場拓展創造更好的條件 。通過不斷拓展全球市場份額,比亞迪將實現銷量和營收的持續增長,為市值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

          (三)強化品牌建設與營銷

          品牌建設和營銷對于比亞迪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進而邁向萬億美元市值具有重要意義 。在品牌建設方面,比亞迪應進一步明確品牌定位,強化 “新能源汽車領導者” 的品牌形象 。突出其在技術創新、環保理念、品質可靠等方面的優勢,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 。通過參與國際知名車展、舉辦品牌活動、贊助國際體育賽事等方式,提升品牌的國際知名度和曝光度 。如比亞迪成為 2024 年歐洲杯的官方出行合作伙伴,這一舉措不僅提高了比亞迪在歐洲的品牌知名度,還在賽事期間展示了其新能源車,讓更多國際消費者了解和認識了比亞迪品牌 。在營銷策略上,比亞迪應采用多元化的營銷手段,提高市場推廣效果 。除了傳統的廣告宣傳、促銷活動外,要加大在數字化營銷方面的投入 。利用社交媒體、短視頻平臺等新興渠道,開展精準營銷和互動營銷,吸引年輕消費者群體的關注 。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為消費者提供更加便捷、個性化的購車體驗 。建立品牌社區,加強與消費者的互動和溝通,增強消費者對品牌的認同感和忠誠度 。同時,比亞迪要注重產品品質和用戶體驗的提升,以良好的口碑推動品牌的傳播和發展 。加強產品質量控制,確保每一輛車都符合高品質標準 。優化售后服務體系,提供及時、高效、貼心的售后服務,解決消費者的后顧之憂 。通過消費者的口口相傳,提升品牌的美譽度和市場競爭力,為市值增長提供有力支持 。

          (四)優化企業管理與運營

          優化企業管理與運營是比亞迪實現可持續發展和邁向萬億美元市值的重要保障 。在成本控制方面,比亞迪應進一步優化供應鏈管理,與供應商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通過集中采購、戰略合作等方式,降低原材料采購成本 。加強生產流程管理,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采用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設備,優化生產布局,減少生產環節中的浪費和成本損耗 。在供應鏈管理方面,比亞迪要構建更加穩定、高效的供應鏈體系 。加強對關鍵原材料的供應保障,通過投資、合作等方式,確保鋰、鈷、鎳等關鍵原材料的穩定供應 。建立供應鏈風險預警機制,及時應對原材料價格波動、供應中斷等風險 。加強供應鏈的數字化建設,提高供應鏈的透明度和協同效率,實現供應鏈的優化升級 。在人才培養方面,比亞迪要繼續加大對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力度 。設立 30 億的慈善基金,其中部分資金用于支持教育慈善、高校教育和大眾科普,以激勵更多青年學子投身于科技創新與新能源汽車領域 。在人才招聘上,提高碩士和博士在新員工中的占比,增加研發人員的數量 。完善人才培養體系,為員工提供多樣化的培訓和發展機會,鼓勵員工創新,營造良好的人才發展環境 。通過擁有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為企業的技術創新和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通過在成本控制、供應鏈管理、人才培養等方面不斷優化企業管理與運營,比亞迪將提高企業的運營效率和盈利能力,增強企業的抗風險能力,為實現萬億美元市值的目標奠定堅實的基礎 。

          總結

          比亞迪在全球資本重估的背景下,憑借強大的技術創新實力、出色的市場表現和積極的戰略布局,市值重回萬億人民幣大關,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 。盡管目前與萬億美元市值仍有一定差距,但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廣闊的增長空間、持續的政策支持以及技術創新趨勢等機遇面前,比亞迪通過持續技術創新與升級、拓展全球市場份額、強化品牌建設與營銷以及優化企業管理與運營等路徑,有望逐步縮小差距,邁向萬億美元市值的目標 。當然,比亞迪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技術研發投入、市場競爭、政策風險和供應鏈管理等諸多挑戰 。但我們有理由相信,比亞迪憑借其堅韌不拔的創新精神、強大的企業實力和敏銳的市場洞察力,一定能夠克服這些挑戰,在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中繼續保持領先地位,實現更高的市值突破 。作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領軍企業,比亞迪的發展不僅關乎自身的成就,也代表著中國科技企業在全球舞臺上的崛起 。讓我們拭目以待,期待比亞迪在未來的發展中創造更多的輝煌,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

          水滴汽車公眾號
          掃碼關注,獲取更多汽車資訊
          水滴汽車
          掃碼下載水滴汽車APP

          熱門評論(0)

          加載更多

          熱門車系資訊

          更多 >

          D7 DMH

          12.58-14.58萬元

          雅閣

          17.98-25.98萬元

          奧迪 e-tron

          54.68-64.88萬元

          杰德

          12.99-18.38萬元

          思域

          11.99-16.99萬元

          1. 北京水滴交互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水滴汽車 京ICP備17030485號-2 京公網備 1101010200363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