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布局低空經濟的吉利雷達,正在擴展電動皮卡價值邊界
北評車事 | 03-28
20031
在“雙碳”目標與鄉村振興戰略的雙重驅動下,新能源汽車、低空經濟與農業的結合催生出了“地面+低空+場景”的三維協同模式,打破傳統農業物理邊界的同時,通過技術融合與商業模式創新,正在構建“效率提升、成本優化、綠色轉型”的現代農業新生態。
以此為背景,吉利雷達遵循CEO凌世權提出的“商用皮卡的核心在于投入產出比”發展邏輯,通過自研的中國首個原生純電皮卡平臺M.A.P雷達瀚海純電平臺,賦予了“地平線”和“金剛”兩個系列產品高續航、高載重、供/補能高效率的特征,以及覆蓋農業植保、應急救援、工程運輸等多元化場景的能力,將傳統皮卡的基礎性能與新能源皮卡的經濟性進行結合。
2月份,吉利雷達與大疆聯合發布了吉利雷達智能巡檢車,期望以融入低空經濟生態的發展路徑,實現皮卡車型由傳統“工具車“角色向當前時代下“場景化解決方案”角色的躍遷。3月26日,吉利雷達地平線651km長續航飛手版正式上市,代表這一產品主張得到有效落地。
100度大電池、651km長續航、380V/15kW工業級放電系統、怠速狀態低于35dB噪音、三電終身質保、端到端的生態鏈接……吉利雷達地平線651km長續航飛手版的產品能力應用到實際場景中,是新車單日可以支持70余架次無人機連續作業,8分鐘即可充滿一塊無人機電池,在靜謐狀態下無縫銜接噴灑農藥、抽水灌溉、夜間作業照明等工作。
此種結果的呈現,本質上又是吉利雷達通過“車即機場”的生態整合,克服了傳統無人機作業曾面臨的部署耗時、補能不便、作業范圍受限以及信息傳輸效率低等挑戰。
市場表現也在驗證吉利雷達的戰略有效性。2月份,吉利雷達銷量同比漲幅達270%,占據新能源皮卡市場44.3%份額;3月份以來,吉利雷達在杭州、深圳等全國10個城市成為皮卡銷量行業周度冠軍,更在廣州、南京、成都等54個城市進入銷量前三,并在海南拿下20%市占率。
更宏觀的層面上,吉利雷達的產品已經滲透至農林牧漁、工程機械等傳統燃油車“腹地”,正在推動行業加速進入“油電替代臨界期”。
后“油電替代”時期,這種商業模式可以被擴展為以新能源汽車為載體,集成無人機起降平臺、充電模塊與數據中臺所形成的“移動式農業服務基站”,通過電動皮卡搭載無人機巡田系統完成千畝農田的植保與監測,同時通過車載系統生成數字化農事報告,為農戶提供精準種植建議。
可以被擴展為新能源汽車與無人機銜接的“接力配送”形式,破解農產品“最初一公里”與“最后一公里”難題的低空物流網絡下的農產品流通新方案。
可以被擴展為“車-機-云”智慧農業平臺,依托新能源汽車的V2X(車聯萬物)技術與低空物聯網,構建覆蓋農田全要素的數字孿生系統,將新能源農用車實時上傳土壤數據至云端,無人機根據AI模型動態調整作業參數,形成“感知-決策-執行”閉環。
可以被擴展為新能源汽車退役電池的梯次利用與農業場景深度結合,將動力電池改造為農田儲能站,為無人機充電樁及智慧大棚供電,而電池拆解后的鋰、鈷等材料用于生產農業機械零部件,實現資源閉環。
根據賽迪顧問預測,我國低空經濟規模有望在2025年跨越8500億元大關,2026年有望達到萬億元級別。暗示新能源汽車、低空經濟與農業的融合,不僅是技術疊加的物理反應,更是產業重構的化學裂變。
當以吉利雷達產品為代表的電動皮卡變身“移動電站”、無人機化身“數字農民”、農田升級為“智能車間”,電動皮卡的價值邊界在無限延展,現代農業的邊界也在無限延展。這場“三維革命”的終極目標,將是構建一個“零碳、高效、包容”的農業新生態。
在這里,每一寸土地都被精準賦能,每一粒糧食都承載著科技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