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端下載

          logo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資訊詳情

          賽力斯的光與影

          汽車K線 | 04-11

          22571

          安身立命,還需自身硬。

          3月31日,賽力斯在發布“史上最強年報”的同時,宣布啟動港股上市計劃,擬發行境外上市外資股(H股)登陸港交所主板。

          根據計劃,賽力斯擬發行不超過總股本15%的H股(約2.88億股),募集資金將用于技術研發、海外擴張及產能升級。這一動作標志著賽力斯在A股市值突破2000億元后,試圖通過國際化資本運作進一步鞏固其市場地位。

          「圖片來源:賽力斯公告」

          同時,賽力斯還宣布擬引入工銀投資、交銀投資等戰略投資者對子公司賽力斯汽車增資50億元。然而,這一系列資本市場的動作背后,真的是一片光明嗎?

          01

          2024年,賽力斯以“黑馬”之姿,交出一份營收達1451.76億元,同比激增305.04%;歸母凈利潤59.46億元,較2023年實現扭虧為盈的成績單,其全資子公司賽力斯汽車更是成為全球第4家盈利的新能源車企。

          對于業績大幅增長,賽力斯在財報中解釋到,系公司新能源汽車銷量倍增,銷售產品結構調整,產品盈利能力增強所致。

          若從2019年1月賽力斯與華為開啟全面合作算起,整整6年時間,這場“賭上身家性命”的豪賭,終于讓賽力斯董事長張興海體會到逆襲成功的快感。

          過去一年,賽力斯盈利能力在已發布年報的中國上市車企中,已躋身前6位,甚至可以傲視東風汽車集團、廣汽集團這樣的老牌汽車央國企。諷刺的是,東風還是賽力斯的大股東。

          從單季度表現看,2024年第四季度,賽力斯營收385.49億元,同比增長101.18%,僅次于第三季度的415.82億元,為其歷史次高點;歸母凈利潤亦是如此,為19.08億元,同比暴漲1325.88%,顯示出去年年末沖量的強勁。

          「圖片來源:賽力斯2024財報」

          資本市場方面,這一年賽力斯同樣收獲頗豐。其股價在去年2月初,還處于55元/股上下,到臨近年末之時,已經逼近150元/股,年漲幅達75.81%;市值也從不足千億飆漲到突破2000億元。

          包括方正證券、廣發證券、平安證券在內,多家券商給予賽力斯“強烈推薦”、“買入”評級,認為賽力斯有望進一步打開上行空間。

          不過賽力斯發布財報后,受貿易戰等不利因素影響,并沒有在資本市場收獲更多,反倒在4月7日最低下探至112.14元/股。

          「賽力斯股價走勢K線圖」

          隨后,伴隨中央出手“穩市”,4月8日賽力斯高層計劃6個月內增持公司股份。這已經是自去年8月28日以來,其高管團隊第二次增持股份。受此影響,賽力斯股價迎來三連漲,截至4月10日收盤,報收126.5元/股。

          02

          去年,賽力斯共銷售新能源汽車42.69萬輛,同比增長182.84%,貢獻營收1354.91億元,占集團營收比例達93.33%。

          旗下問界系列借著華為的“東風”,可謂一路高歌猛進。其中,問界M9全年銷量15.61萬輛,連續11個月穩居50萬元以上豪華SUV銷冠;問界M7交付19.7萬輛,成為中國新勢力車型年度銷冠。

          「圖片來源:鴻蒙智行公眾號」

          在二者推動下,2024年問界系列成交均價達到40.2萬元,超越特斯拉、理想汽車。

          正如賽力斯財報中寫到的那樣,得益于問界系列高端車型占比提升,賽力斯全年毛利率達到26.15%,較2023年的10.39%,提升近16個百分點。

          不僅如此,隨著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銷售回款增加,賽力斯2024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達到225.15億元,同比增長251.93%。

          不過,伴隨新能源汽車業務量增長,廣宣費和銷售服務費增加,導致全年銷售費用同比激增263.6%,達到191.84億元。

          「圖片來源:賽力斯2024財報」

          與此同時,賽力斯研發費用同比增長229.24%,為55.85億元,表現出企業對研發非常重視。

          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的營收占比下降至15.45%,規模化效應已初步顯現。

          值得投資者注意的是,截至去年底,賽力斯資產負債率已高達87.38%,遠超比亞迪(74.64%)、理想(56.07%)等同行,且已是連續第三年升高,與蔚來不相上下。

          「圖片來源:賽力斯2024財報」

          其中,應付票據及應付賬款高達684.51億元,同比增長127.04%。一方面,對供應商而言,產生大量應收賬款,造成資金壓力;另一方面,這或許會讓一部分投資者嗅到賽力斯的償債壓力。也難怪賽力斯著急赴港融資。

          03

          賽力斯崛起與華為深度賦能密不可分,這份亮眼財報,暴露出其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問界,高度依賴華為影響力和技術賦能的骨感現實。

          雙方聯合申請的兩千余項專利中,62%集中在智能駕駛領域,這一合作模式曾被視為跨界共贏的典范。

          從智能駕駛系統、電子電氣架構到銷售渠道,華為不僅支撐了問界的智能化標簽,更是將賣車都“大包大攬”過來。華為作為賽力斯的供應商或者說合作方,能做到如此仗義,實屬“打著燈籠也難找”。

          如今,“堅持不造車”的華為,在汽車圈越扎越深,問界也從“唯一”,變成“之一”。

          華為的汽車朋友圈早已不止賽力斯一家。論資歷、論技術、論對于中國汽車的影響力,奇瑞、北汽、江淮、上汽、東風,似乎任何一家都比賽力斯更值得拿出來講故事。

          “界”字輩品牌越來越多,華為的“廣撒網”策略,正在快速稀釋賽力斯的獨特性。賽力斯在華為體系內的資源傾斜度下降,也使其產品差異化優勢被嚴重削弱。

          更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智駕依靠華為,新能源汽車最為關鍵的“三大件”(三電系統:電池、電機、電控),賽力斯的問界完全依賴于外部采購。

          相比上述業內同行,賽力斯的問界自然要付出更多的采購成本,利潤空間可能被擠壓。這不禁令人懷疑,問界系列能否長期支撐賽力斯的銷量、業績增長?也不免讓投資者認為,賽力斯難道真的是心甘情愿做華為代工廠,只為吃一波紅利?

          04

          最新的銷量數據就殘酷地反映出問界系列、乃至賽力斯面臨的現狀。

          賽力斯4月3日發布的2025年3月產銷快報顯示,單月銷售新車2.46萬輛,同比下滑34.43%。

          「圖片來源:賽力斯2025年3月產銷快報」

          其中,包含問界系列在內的賽力斯汽車,3月銷量為1.37萬輛,同比大幅下降45.19%。

          一季度,集團累計銷售6.84萬輛,同比下降超40%;賽力斯汽車的銷量更是近乎“腰斬”,降幅達到46.31%,為4.51萬輛。

          行業數據顯示,問界M7(2.02萬輛)的季度零售銷量,已被與其售價高度重合的智界R7(2.87萬輛)拉開差距;問界M9已連續兩個月零售銷量維持在5000+水平,與此前連續10個月超1.2萬輛的水平,不可同日而語;價格門檻更低一些的問界5,一季度零售尚不足3000輛。

          一季度銷量斷崖式下滑,恰好將問界系列產品結構相對單一,導致抗風險能力較弱的問題徹底暴露。

          此前相當長一段時間,問界系列過度依賴問界M9,看似量利齊收,實則是在為自己“埋雷”。加上小米SU7一季度勢頭正盛,理想、騰勢等競品車型也在以激光雷達、城市NOA等智能化配置搶占高端市場,使問界M7深陷“紅海”。

          對此,平安證券在研報中指出,高端SUV“玩家”日益增多,問界的競爭力可能下滑,進而影響其銷量;同時認為即將于本月正式上市的問界M8,存在銷量不達預期的風險。

          Views of AutosKline:

          賽力斯的2024年財報印證了華為賦能模式的短期爆發力,但也揭示了新能源賽道下半場的殘酷法則——技術、資金、生態缺一不可。

          賽力斯面臨的問題并非無解。借港股IPO,緩解資金壓力;借盈利之勢,加大研發投入,加速核心部件自研、自造能力;在華為各“界”中,保持品牌獨特性,都可助賽力斯破局。

          賽力斯能否從“借力者”蛻變為“主導者”,將決定其能否在市場競爭中走得更遠。

          正如張興海所言:“盈利只是馬拉松的補給站”,2025年才是對賽力斯考驗的開始。

          文字為【汽車K線】原創,內容參考素材源自上市公司公告和行業公開信息(相關公司和機構應有義務對其真實性負責);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號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同時,文章內容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股市風險大,投資需謹慎!

          水滴汽車公眾號
          掃碼關注,獲取更多汽車資訊
          水滴汽車
          掃碼下載水滴汽車APP

          熱門評論(0)

          加載更多

          熱門車系資訊

          更多 >

          D7 DMH

          12.58-14.58萬元

          雅閣

          17.98-25.98萬元

          奧迪 e-tron

          54.68-64.88萬元

          杰德

          12.99-18.38萬元

          思域

          11.99-16.99萬元

          1. 北京水滴交互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水滴汽車 京ICP備17030485號-2 京公網備 1101010200363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