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國家隊”使命擔當? 東風乘用車向新躍遷
辣評酷車 | 04-11
18496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汽車再次成為政策部署的重點領域。無論是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的“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還是多位代表委員提出推動汽車產業發展的提案和議案,無不彰顯著汽車產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之一的特殊地位。
從瞄準關鍵核心技術攻堅,到樹立民族汽車品牌,以東風汽車為代表的“國家隊”,就一直被視為中國汽車產業轉型發展的“頂梁柱”和“壓艙石”。特別是在電動化、智能化轉型中,中國汽車產業“換道先跑”,打響了“擁抱變化”的發令槍。
主動求變,聚合破局
在頭部效應凸顯,價格戰加速“優勝劣汰”的當下,如何進一步集聚資源,提升產銷規模,優化體系能力,成為決勝市場的關鍵因素。
2023年8月,東風汽車全面啟動東風乘用車新能源“躍遷行動”,對自主乘用車新能源事業進行重大管理體制調整,用集團一體化管理的方式,把“東風”品牌下東風風神、東風納米、東風奕派三大產品系列品牌,進行商企集中、制造集中、營銷集中。
作為伴隨“躍遷行動”應運而生的一家全新單位,東風乘用車承擔著做強做大東風自主品牌乘用車的歷史使命和責任,主要承擔東風風神、東風納米、東風奕派的產品整車與備件銷售(不含出口)、品牌廣宣管理、渠道網絡開發、經銷支持、售后服務、客戶運營等營銷業務。
有分析認為,這場大刀闊斧、深入肌理的改革,將助力東風風神、東風奕派、東風納米三大產品系列品牌更好承接東風品牌理念,同時保留差異化定位協同發展,形成規模效應和品牌合力。
從市場反響來看,此舉已初顯成功。
2024年,東風乘用車銷售有限公司交出了一份高質量的轉型答卷,全年銷量同比增長56.5%,創歷史新高,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193.5%,是行業增速的5.5倍,有力支撐東風自主乘用車事業轉型升級,充分展現出“主力軍”的實力和擔當。
精準卡位,協同發展
一個公認的事實是,在當前的紅海競爭中,“一招鮮吃遍天”已經是過去式。在新能源這個日漸擁擠的賽道上,東風乘用車又該如何統籌好三個品牌呢?
在品牌上,為了避免內耗,東風風神、東風奕派、東風納米一開始就有更加明確的細分定位,以此實現主流市場全面覆蓋:東風風神定位為“智慧悅享主流汽車品牌”,聚焦在主流成熟市場;東風納米定位為“國民純電專業品牌”,聚焦在經濟型新能源市場;東風奕派定位為“主流科技電動品牌”,聚焦在主流科技電動市場。
在產品上,東風風神加快向新能源轉型,2024年推出首發搭載馬赫電混PHREV的風神L7,媒體實測創下行業首次全程無補能,續航2162.8公里往返穿越中國最大無人區的紀錄,根據計劃,東風風神今年還將推出一款內部代號為P59的SUV。
東風奕派目前已形成由奕派eπ007和奕派eπ008組成的雙車陣容,涵蓋純電與增程雙賽道,并推出多款滿足細分市場需求的車型版本,逐步構建起屬于自己的市場版圖,為品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東風納米2024年推出納米01系列車型,在東風汽車集團內,率先實現自主乘用車單品月銷過萬,今年還將推出一款全新A0級SUV納米06,加速實現“4年4款全新車”的產品規劃,更好地滿足用戶對美好出行的多元需求。
三品牌通過差異化定位與密集產品推出,已逐漸形成覆蓋全價格帶、全場景需求的立體化產品矩陣,這種“分兵突進、集團作戰”的策略,既避免內部資源內耗,又形成對新能源市場從經濟型到中高端型、從年輕群體到家庭用戶的全方位覆蓋,為東風乘用車持續擴大市場份額構建起堅實的基礎。
厚積薄發,向新躍遷
當然,不可忽視的是,東風汽車56年深厚的工業積淀和超6000萬用戶的信任,也構成了東風乘用車的發展底色,助力東風乘用車在品牌、平臺及關鍵技術上率先落子布局,構建了全鏈條的體系化能力。
面對產業之變、市場之變,科技創新是制勝新賽道不變的關鍵之鑰。以“科技躍遷”為突破,東風乘用車在新能源、智能化領域持續實現重大技術突破,定義汽車科技新邊界。
在汽車架構領域,新一代智能電動平臺“量子架構”搭載800伏高壓系統,支持6C超級快充技術,充電5分鐘可補能300公里。動力系統上,混動專用發動機“馬赫動力”熱效率已突破47.06%。
在智能化方面,東風汽車掌握的中國首個中央集中式SOA電子電氣架構“天元架構”,通過光纖通訊將信息交互效率提升4倍;AI智能座艙可感知用戶情緒,自動調節燈光、香氛與音樂;端到端智駕系統0.02秒內完成危險場景決策,并支持全場景智能泊車。
這些“尖端”技術并非被束之高閣,而是逐漸在東風風神、東風奕派、東風納米相關產品中落地應用,讓汽車擁有了更強健的“體魄”,更強勁的“心臟”,更智慧的“大腦”和更敏捷的“神經系統”,持續提升整車性能與用戶體驗。
體系化造車能力不僅體現在硬科技的突破上,還落地在對制造質量扎扎實實的堅守中。
值得一提的是,“躍遷行動”實現東風風神、東風奕派、東風納米資源共享,建立東風自主制造大協同體系,一體推進東風生產方式(DPW),構建東風自主品牌制造體系競爭力。
在東風乘用車新能源智能工廠,通過對生產線設備升級改造,形成可視化、智能化的工廠運營管理模式,工廠實現6大平臺13款車型高質量混流生產,制造成本降低10%、效率提升10%、質量提升10%、產品研發周期縮短20%……工廠通過“智造”賦能“制造”,不斷提質增效,釋放更多創新潛能。
通過一系列變革,東風乘用車真正實現了資源整合,力出一孔,以更完備的產業體系、更龐大的用戶群體、更扎實的研發實力以及更可靠的產品質量,承擔起“國家隊”的硬核擔當。
寫在最后:
2024年,中國汽車產銷量雙雙超過3100萬輛,再創歷史新高,自主品牌市占率超過60%。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完成1288.8萬輛和1286.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4.4%和35.5%,銷量達到汽車新車總銷量的40.9%。
這也不難判斷,對于致力于實現“三個躍遷、一個向新”奮斗目標的東風來說,東風大自主的核心板塊——東風乘用車的表現至關重要。從緊貼市場變化掌握核心技術,到品牌形象煥新升級,再到產品矩陣日趨完善等,東風乘用車將為東風“打出一片新天地”提供強大助力,持續引領中國汽車產業向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