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變了”,車市接下來的競爭就有意思了!
轟Party | 04-12
19968
上個月,上汽銷量反超比亞迪八千輛車,奪回了“車市一哥”的稱號。同時,連續三年Q1盈利下滑的上汽,也終于在今年一季度結束了這一困局。不免讓人感嘆:誰說上汽已老?想必很多人都關注了幾天前的“上汽之夜”,和諸多品牌活動不一樣的是,別人搞這種活動,大多是為了炫炫技,吹吹牛,最后再秀一波車,而上汽則是為了給自己創造一個“復出”的機會。至于為什么要“復出”,我們還要從上汽的過往說起。
所以,涅槃歸來,上汽需要一個向行業與用戶暢談的機會。在這場活動中,上汽聊了很多,讓我們看到了其對技術、平權、共創等主流發展趨勢的看法,也看到了它當下的成果與未來的發展路徑。可以說,這場來自上汽的“坦白局”,既是上汽對“上汽老矣,焉能飯否?”的反擊,也預示著上汽已經今非昔比。
對平權,新觀點新打法
“大象轉身”的確艱難,而一旦轉身成功,它便會站在一個全新的起點,登高望遠。正如現在的上汽,清醒且有遠見。面對現在各個車企都在談的“平權”,上汽的理解并沒有浮于表面。上汽集團董事長王曉秋認為,平權的本質是新興事物的普及化過程,目的是“我有,你有,大家有”,而上汽的目的是以平權驅動做到“我好,你好,大家好”。
這話的意思其實很明顯了,說白了,上汽想要告訴大家的是,對于各類技術平權這種確定性趨勢,上汽已經get到了。只不過,上汽要的可不僅僅就是趕上趨勢這么簡單。就以智駕平權為例,上汽要的是,讓出行成為一種服務,讓每個人都有能力去享受平民化、普及化的智駕服務。換句話來說,上汽所理解的平權,不僅僅是簡單的技術堆料帶來的功能普惠,而是關于出行本質的價值重構。
要知道,當下車圈,能夠站在這種高度上思考問題的車企并不多。即便這兩年,很多車企都在跟風為自己打上“平權”的標簽,但始終沒有真正想過“平權”的深層次意義是什么。而現在,上汽想到了,并且將其傳遞了出來。在上汽看來,平權將打破壟斷、重構規則,成為產業升級的核心動能,并不斷驅動整個產業業務模式的進階。
更令人欣慰的是,上汽不僅想到了,理解了平權的更深層次意義,它還基于自己的理解,對此做了遠大的布局。未來,隨著L2++級日益成熟,上汽將推動L2++級智駕普及化,實現全系車型的智駕平權。同時,上汽也堅信,隨著智駕的發展,L3級也會隨時落地,L4更是呼之欲出。目前,上汽主導運營的Robotaxi已在上海、蘇州和深圳落地運營,累計行駛里程超過400萬公里;今年上汽還將落地支持L3級量產的自動駕駛,未來五年內,將推動L4級自動駕駛規模化運營。
當然,在行業競爭無比激烈的當下,車企要想打贏“平權”這場仗并不簡單。好在,上汽一向看得清形勢,也有布局謀劃的實力。新環境,新起點,自然要有新的打法。面對“平權”,上汽帶來了三套“拳法”。這也就是上汽在發布會上提到的“內家拳、外家拳以及組合拳”。對于這幾套拳法,上汽給出了自己的解釋。
所謂內家拳,也就是上汽把上汽乘用車、上汽國際、研發總院、零束科技等自主品牌的核心業務整合在一起,讓資源更集中、目標更聚焦、效能最大化。外家拳涉及的是對外合作,一方面,上汽繼續深化與大眾等合資伙伴的合作,鞏固優勢,實現技術外輸;另一方面,上汽也在積極拓展與華為、地平線、寧德時代、Momenta、OPPO、火山引擎等頭部企業的合作,借助各自領域的優勢資源互補,打造擁有全新體驗的新款車型。
而組合拳則是利用上汽的市場先發優勢,不斷擴大海外版圖,持續輸出“中國智造”。上汽把全球市場劃分為多個區域,每個區域都有個性化、智慧化的產品方案,尊重當地的文化和法律要求,真正做到“全球化思維,本地化行動”。上汽要把“中國汽車”開遍全球每個角落,讓中國汽車標準成為全球汽車標準。
看得出來,上汽的這三套“拳法”用得極為聰明。當下,任何一家車企,都不能拍著胸脯保證自己毫無短板。上汽的做法,既能發揮出自身優勢,又能補足自己的“短板”,全面提升自我競爭力,從而實現快速將“平權”帶給更多用戶。該說不說,上汽的這三套“拳法”一打,領先優勢或許很快就會顯現。
對智駕,贊同但不盲從
上汽追求“平權”,但它有個特點,那就是不追熱度,不盲從。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感知到,現在,車圈每出一回重大事故,各家車企都會被cue一回安全問題。只不過,熱度一過,也沒誰真當回事了。對此,上汽并沒有那么神經大條,而是一直把安全放在第一位。那么,上汽是怎么做的呢?總體來說,上汽干了三件“大事”。一方面,上汽用最嚴苛的標準,構建了全球標準,也是唯一標準,讓汽車成為鋼筋鐵骨下的移動堡壘,不怕撞。另一方面,上汽構建了自主可控、成熟可靠的ADAS、VMC等數字智能技術,打造不會撞的主動安全,實現安全保障從99%向99.999%的進化。到這一步,其實也就意味著,上汽的安全已經無限趨近于百分之百了。
當然,上汽也清楚,在安全上,哪怕差一毫一厘,對于用戶來說都是絕對的“危險”。所以,上汽又為安全上了另一重“保險”。上汽給出了主被動安全相結合的應對方案,通過發揮全鏈路、全打通、全開放的自研優勢,實現了跨系統的、精冗余的安全控制體系。
另外,為了在智駕體驗與智駕安全方面做得更好,上汽還“廣發英雄帖,廣聚四方豪俠”。也就是,誰強就和誰交朋友,做到用戶喜歡什么樣的智駕,上汽就能提供相應的智駕方案。從中國智能駕駛“四大高手”——Momenta、地平線、華為和大疆(地大華魔),“齊聚”上汽,構建可兼容的全棧式架構這件事上,就能看出這一點。也正是在安全上做足了鋪墊,所以上汽才有底氣說出“讓你放心開,讓駕駛變得更有樂趣”這樣的話來,畢竟,“撞了,也沒事”的底氣可不是誰都有資格給的。
由此可見,上汽的安全思維的底層邏輯,其實還是用戶思維。至少,通過上汽的種種布局和表現來看,這一系列動作都不是用來炫耀自己的安全技術有多厲害的,核心還是為安全智駕鋪路,真正去提升用戶意外情況下的安全等級。
對智能,要的就是懂你
立足于新起點的上汽,對智能座艙同樣有自己的獨特理解。在大家都在瘋狂搞技術堆砌,玩Ai概念的時候,上汽同樣是非常冷靜。和其對智駕安全的態度一樣,上汽講的還是用戶思維,要不然王曉秋也不會在一場活動里提了23次的“用戶”。上汽希望自己能給用戶帶來“懂你”的感覺,希望打造出可以裝進口袋、沒有手機支架的智能座艙。基于這個思路,上汽做了不少事。
上汽是一個非常懂得如何“利益最大化”的車企,它深知要想給用戶更好的體驗,強強聯合是最好的辦法。所以,上汽的銀河全棧座艙3.0是自研的,但是在手機系統的適配上并沒有局限性,而是全面對接了鴻蒙、安卓、IOS三大手機系統,市場手機品牌覆蓋率超過90%。為了滿足用戶全場景需求,上汽還與深度戰略伙伴實現深度融合,拓展了包括手機、手表、耳機、眼鏡等海量生態場景。也正是因為這種合作,目前上汽的智慧座艙已經可以實現無縫銜接、完全同步、0學習成本,做到100%的全車控制了。同時,在大家關注的交互方面,上汽還做到了語音識別率近100%、控制延時小于150毫秒,近萬公里0死機。此外,上汽還成功引入了AI大模型,與AI屆頭部企業實現強強合作,起AI汽車不但能自學習、自演進,還能在駕駛習慣、體感溫度、音樂氛圍等多領域,主動給予關懷,讓AI真正成為用戶出行中有溫度的“伙伴”。
“共創美好出行”的前提是用戶滿意,而用戶滿意的根本在于座駕能夠理解用戶心意。目前來看,上汽做得很不錯。
結語
一場“坦白局”,讓我們看到了上汽在技術、共創、平權等方面的全新思路與成果。上汽“變了”,從燃油時代的弄潮兒,變成了新能源時代的引領者。而上汽也沒有變,它還是當年那個能創造“傳奇”的實力派。2025年,車圈的生存賽逐漸升級,至于上汽是否能夠真的順風順水的走下去,相信很快就會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