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稱有信心四季度盈利,9大高管變動+9款新車將交付
電動EV | 04-15
19521
4月14日,李斌稱蔚來不盈利他不稱職,并稱有信心四季度盈利,網絡上對蔚來和樂道“鋪天蓋地”的黑粉那么多,這位CEO的底氣在哪?
據悉,蔚來四月9大高管裁員、今年9款新車將交付,財報毛利突圍,這一局李斌能否迎來公司“質變”,話不多說,一起來分析看看。
9位高管變革,意圖何為?
4月剛過半,蔚來已啟動兩輪高管調整,涉及至少9名核心成員。據車東西的統計表來看:原樂道總裁艾鐵成離職,沈斐上任、原用戶關系負責人沈泓離職、樂道品牌傳播負責人紀昊因輿情管理失職被勸退、孫明與夏慶華等高管職責切換……這場看似動蕩的“人事地震”,實則暗含戰略聚焦的深意。
例如,樂道品牌傳播部與蔚來營銷策劃部合并為“蔚來營銷活動策劃部”(NMA),由品牌老將馬麟統籌。
此舉直接打破品牌間各自為戰的局面,將資源集中到核心戰役——無論是蔚來主品牌的高端市場,還是樂道的大眾化路線,傳播策略將更強調協同效應。
李斌的意圖很明確:用組織效率換市場勝率。
從行業視角來看,傳統車企常因架構臃腫導致決策遲緩,而蔚來此番調整直擊“大公司病”,可以說是實實在在地在大刀闊斧地下了決心,是值得肯定的。
來自產品大年的“9款新車”
其實很多關注蔚來品牌的家人們不難看出,蔚來母品牌的在前一兩年的更新換代相對于市面上比亞迪、吉利、小鵬等車企來說,是較為緩慢的,但蔚來在2025年卻截然不同。
今年作為蔚來的產品大年,從三月底交付的蔚來ET9;到4月即將正式上市的第三品牌“螢火蟲”;再到樂道L90或將上海車展亮相,3月份交付;樂道L80第四季度上市;以及改款“5566”系列(ET5、ES6等),蔚來正在編織一張覆蓋15萬至80萬元的價格網。
對比同價位競品來看,以樂道L60為例,其定價直接對標特斯拉Model Y,但通過BaaS電池租用方案將門檻拉低至15萬元區間,用“價格錯位”撕開市場缺口,產品和換電是值得肯定的,新任總裁上任后,在營銷宣傳和交付速度方面,如果能“將力打實”,銷量翻一番估計也不是什么大問題。
而ET9搭載的900V高壓平臺和自研智能底盤,則試圖在技術上壓制BBA的電動化產品。這種前同輩特斯拉一樣,采用“高端立品牌、中端沖銷量、入門拓市場”的三段式打法,仿佛百試不膩,且非常有用。
從行業方向來看,蔚來這種多品牌戰略已進入深水區。這不僅考驗供應鏈和產能,更要求精準的用戶洞察——高端客群要“科技尊享”,大眾市場要“極致性價比”,蔚來能否同時滿足?答案或許藏在李斌的“用戶企業”基因里。
財報里的曙光!虧損收窄與毛利突圍
據悉,2024年蔚來歸母凈虧損收窄至226億元,并且兩個關鍵數據值得關注:毛利率同比提升4.4個百分點至9.9%,營收同比增長11.6%。這背后是成本控制的初見成效——電池采購成本下降、產線自動化率提升、供應鏈議價能力增強。
更值得玩味的是,蔚來研發投入累計超530億元,占營收比重長期維持在15%以上。相比某些車企靠減配降價換銷量,蔚來選擇用技術長板構建護城河。例如,第三代換電站兼容800V高壓平臺,試圖在快充普及時代找到差異化生存空間。
資本市場對虧損的容忍度正在降低,但蔚來用“虧損換未來”的策略仍獲部分投資者認可。畢竟,特斯拉也曾經歷長達十年的虧損期,關鍵在于能否在技術迭代窗口期站穩腳跟,成功的沉淀是難免的,更何況是已經布局了3000多座換電站等高成本投入呢?
電動EV:
李斌再立“四季度盈利”的Flag,其背后無論是高管變革、產品發布、財報曙光都是李斌向內決心變革,市場給到的最好回應。
但透過事件本事,這本質其實是一場關于“長期主義”的豪賭,是對蔚來十年積累的一次總攻。從用戶運營到技術自研,從多品牌布局到組織革新,這家公司始終在挑戰行業慣性,并且也是給到各位股東的定心丸,以及讓小黑子閉嘴的最好方式!
大家覺得怎么樣,李斌本次能否踐行承諾呢?概率如何?歡迎鐵鐵們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