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洗美小店到專業養車,看這家門店開業次月實現業績翻倍
荊楚車市 | 04-18
16510
伴隨著全國乘用車保有量突破3.5億大關,2025年汽車后市場規模預計也將突破7萬億元。看似廣闊的市場空間背后,卻也長期伴隨著激烈的競爭。
當9.9元洗車招牌掛滿街邊,當“貼膜大戰”淪為材料成本的裸泳比拼,一家位于湖北利川的汽后門店在無聲的價格戰泥潭中越陷越深。店主邵林回憶道:“每天從早忙到晚,可是月底算賬時發現竟然沒賺到錢。”
這種“越干越虧”的焦慮,從2014年起愈發明顯。彼時,他已經意識到單靠洗美為生難以為繼,逐步增加保養、維修等服務。但真正的轉型突破,卻在九年后才迎來關鍵節點。
從價格困局到轉型破局
時間線拉回到2010年,邵林和哥哥在利川經營著一家以洗車和汽車用品銷售為主的門店,依靠著踏實經營站穩腳跟。
然而,看似熱鬧的洗美生意背后,實際卻面臨重重挑戰:洗車工流失率高,洗車量大卻利潤微薄,新開門店不斷以更低價格搶占市場。
兄弟倆于是嘗試拓展機修業務,但因缺乏品牌支持和標準流程,常常遭到客戶質疑,員工培訓管理也力不從心,轉型之路始終未能真正打開。
轉眼來到2023年,邵林經熟人介紹了解到美孚1號車養護開放加盟體系。在汽車后市場打拼多年的他,基于對美孚品牌的認知與信任,僅用6天便果斷完成簽約。
“我不是沖動決定,這個機會更像是被我等到了,美孚1號車養護所打造的品質化、標準化的門店形態,就是我理想中汽后門店該有樣子。”邵林回憶道。
(美孚1號車養護(恩施利川名仕店)店主邵林)
從傳統門店到專業體系
加盟后,名仕車飾變成了美孚1號車養護(恩施利川名仕店)。統一的品牌標識、簡潔專業的外立面設計、整潔明亮的施工區,不僅讓門店煥然一新,也迅速吸引了客戶的目光。
“以前我知道拍抖音能為門店引流獲客,但門店外觀太雜亂,根本不好意思拍。”邵林說,“現在客戶來店里,都說我們看著就專業,問我們是不是4S店。”
(門店加盟前后對比圖)
除了直觀的形象改變外,門店運營的支持也讓邵林感受到了體系的力量。
“以前我們就是憑經驗做,現在每個崗位都有SOP,客戶來了怎么接待,員工怎么介紹產品,全部有章可循。運營顧問也會定期駐店指導,從項目設計到價格設置,再到社群運營,都會手把手幫著優化。”
從門頭到流程,基礎體系的完善讓門店整體專業度大幅提升,但真正打動客戶、贏得信任,還得靠產品和服務本身。
“我們一直都堅持誠信經營,絕不會在油品上動歪心思,但以前沒有品牌源頭授權,也沒法做到全流程透明,客戶難免會有顧慮,我們自己心里其實也沒底氣。”邵林坦言。
以“大桶油”為例,這種沒有塑封包裝的桶裝機油雖然實惠,但是往往難辨真偽。如今品牌從源頭直供產品,客戶在質疑真假的時候,邵林就會現場撥通廠家客服電話,給客戶信心。“現在大桶油成了我們門店的招牌,客戶信賴,銷量也在持續增長。”邵林介紹。
(門店內景)
系列舉措的加持下,邵林也迎來了經營收入的躍升。新店開業次月,進店保養臺次和月均營業額就實現了翻倍增長。
從門店求客到客尋門店
門店經營逐漸起色,邵林也對未來信心十足。加盟后的第3個月,邵林決心要做抖音引流,充分利用門店品牌優勢,吸引更多客戶關注。
于是邵林通過抖音搜索美孚1號車養護其他門店的爆款視頻案例,學習標題、鏡頭和話術,“其實大家做的內容都差不多,關鍵是堅持和細節”,邵林發現。
在品牌運營顧問的指導下,邵林堅持每天拍攝素材、積極互動評論,并與美孚1號車養護的其他門店老板們交流取經,“大家都很熱情,有啥好內容直接分享,沒那么多藏著掖著。”
憑借品牌知名度及線上線下的聯動優勢,利川名仕店逐步建立起了穩定的客戶引流機制,門店視頻瀏覽量持續上升,實現了從“門店尋找客戶”到“客戶主動找門店”的轉變。2024年進店新客比例達80%,保養臺次相較加盟前增長4倍,毛利潤增長120%。
(邵林與技師溝通服務項目)
如今,美孚1號車養護(恩施利川名仕店)終于走出了“洗車熬人”的苦日子,成長為養車服務的金牌門店。邵林也用九年探索與一場果斷轉型,為傳統汽服門店的突圍寫下生動注解。
“現在出門買個東西,別人都認得我,知道我有一家很專業的汽后門店”,邵林笑著說,“未來,我們會繼續用源頭保真的產品,做經得起檢驗的專業服務,真心回饋越來越多的車主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