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資2.0時代拿什么領跑?上汽集團亮出“三套拳”
駕域AUTO | 14小時前
4498
70年前,上汽開始自己“造車夢”;40年前,上汽開啟中國汽車合資時代;10年前,上汽提出“新四化”理念,打造全球首款互聯網汽車……上汽,這家與新中國汽車工業同齡的領軍車企,如今再次站在了改革的十字路口。
日前,“懂車更懂你 2025上汽之夜”隆重召開,循著上汽集團董事長王曉秋那句“讓每段旅程都安全與智慧交織”所描繪的未來,上汽集團總裁賈健旭“‘三套拳法’打出新天地”的豪言壯語響徹黃浦江畔,合資2.0時代,上汽依然是領跑者!
或許,在一般人眼中,“懂車更懂你”更像是一句口號,但這卻是上汽集團首次以整體形象對外發聲,其中所傳遞出的信號足以令整個行業重視:大象轉身慢,但轉過身來的大象,將再次引領一個全新的開始。
頂層設計:轉型“用戶型企業”
領跑中國汽車產業數十年,造車9400萬輛,上汽無疑是“懂車”的,車圈“一哥”的身份誰也無法撼動,但這卻僅僅代表著歷史,因為在過去一年被比亞迪首次超越之后,上汽就做出了改革的決定,新的領導班子就位,新的戰略打法漸漸成形——作為“新四化”的倡導者,上汽必須成為一家“懂用戶”的用戶型企業,“懂車更懂你”的提法,正是一種傳承與變革的結合。
“用戶型企業”的核心要義在于用戶思維,這跟過去“制造型企業”的運營思路大相徑庭,首先就必須統一思想。所以,賈健旭在去年十月上汽集團干部大會上首次提出“跪著做人”,并在此次“上汽之夜”再次強調,要求所有上汽人必須擁有“跪著做人的謙遜”和“站著創新的骨氣”。
上汽的覺醒,不僅僅是整體產銷量被比亞迪反超,更多還是基于當下新能源和智能化技術對傳統汽車產業的革命,不變就意味著被取代甚至淘汰——于上汽而言,連“靈魂論”都可以放棄,還有什么變革是不能接受的呢?
既然是“用戶型企業”,那首先就得明白用戶要的是什么,對此,王曉秋有著充分的認識。
用戶希望“省錢”,上汽就努力打造“效率神器”,用相同的錢,跑更遠的路。上汽DMH混動專用發動機熱效率突破46.3%,搭載該系統的整車實測續航超過2200公里,百公里平均油耗2.49L,打破行業紀錄。而且,目前上汽還在研發超高集成的電驅系統,實現相同體積下,重量更輕、動力更強、能耗更低。
用戶希望“安全”,上汽就努力打造“機甲衛士”,全方位守護出行每一程。上汽在行業內首創“主/被動一體”智能安全系統,通過更堅固的車身、更靈敏的底盤和更精準的控制,讓安全常伴左右。在大家格外關注的電池安全方面,上汽制定了高于國標30%的安全標準,進行了6倍于國標時長的極限測試,“魔方”電池累計交付超50萬臺,達成行業唯一“零自燃、零熱失控”安全表現。
用戶希望“好用”,上汽就努力打造智能“全家桶”,讓汽車真正成為聰明伙伴?!叭彝啊崩?,包括覆蓋從L2+到L4級的智駕系統,與各種品牌手機生態適配的智艙系統,以及可實現線控轉向、原地掉頭等功能的智能底盤系統。
用戶希望“做主”,上汽就努力搭建更多交互平臺,讓用戶聲音轉化為產品基因。上汽正在打造全新的線上用戶調研平臺,進一步增加用戶觸點,把用戶需求融入到產品定義中,讓每一輛車在誕生之初,就攜帶獨特的“用戶基因”。
正是基于產品層面對用戶的理解,上汽決定進行全方位的變革,“三套拳”由此而來。
“三套拳”拳拳到肉
上汽的三套拳,每一拳都有著深入考量和長遠目標。
第一拳“內家拳”,是刀刃向內的。
合資1.0時代,上汽大眾、上汽通用兩大合資伙伴在上汽集團扮演了無可爭議的主導角色,相比之下,榮威、MG、智己等子品牌則依賴合資反哺,就更不用說湊到桌上跟兩位哥哥一起吃飯了,也造成各個品牌之間無法形成合力,“大而不強”是無法回避的事實。
但如今,隨著“以市場換技術”時代的終結,更關鍵的是,上汽集團自身掌握了新能源和智能化時代的核心技術——十年來,上汽集團在智能電動核心技術領域的投入近1500億元,獲得超2.6萬項有效專利,成功推出國際領先的七大技術底座,包括純電、混動、氫能三大整車平臺,以及電池、電驅、超混系統和智能車全棧解決方案。用上汽集團董事長王曉秋的話來說,上汽集團已經將技術話語權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上,在行業變革中扼住了“命運的咽喉”。
基于此,通過整合“上汽集團”品牌形象,上汽第一拳就要終結此前的“大企業病”,打破旗下子品牌各自為陣的資源內耗局面,把上汽乘用車、上汽大通、上汽國際、研發總院、零束科技、海外出行等自主核心業務整合在一起,讓資源更集中、目標更聚焦、效能最大化,把上汽集團所有的可用資源匯聚成一股力量,鞏固技術護城河。
這套拳已成果初現,近期上汽將旗下所有底盤研發和制造能力合而為一,全力打造先進的線控底盤技術,在第一代VMC技術落地智己汽車的基礎上,第二代全棧線控底盤預計2027年前首發落地;支持 L3 級量產自動駕駛,具備自學習、自進化和自成長能力的上汽銀河全棧4.0電子架構,今年也將落地。在產業鏈方面,上汽享道出行Robotaxi在全國核心城市均已形成規?;\營,這是國內首個車企背景的L4級自動駕駛運營平臺,累計里程超140萬公里、訂單超26萬單;設立數十億規模的國產化芯片基金,牽頭參與多個國家級、市級芯片項目,2024年底芯片國產化率已超過行業平均水平。
第二拳“外家拳”,是跨界合作、借力打力的巧勁,意在借合作伙伴的優勢彌補自身短板。
傳統合資1.0時代,上汽的合作伙伴就是大眾和通用,但如今這樣的格局已經發生了巨變,最具代表性的,莫過于集齊了“地大華魔”四大智駕高手(地平線、大疆、華為、Momenta),這種高難度操作,也就上汽有充分的資源能夠融合貫通。其中,地平線的技術在榮威、MG和上汽大眾旗下產品實現落地;大疆的靈眸智駕已經搭載在寶駿品牌三款新車上;華為的技術將在上汽奧迪A5先行試水,接下來還有雙方傾力合作的鴻蒙出行第五界——“尚界”系列;至于Momenta,則跟智己品牌深入合作,并將在AUDI、上汽大眾ID.系列等產品上進一步落地。
不僅是智駕,在智能座艙和生態方面,上汽跟OPPO、字節、阿里等互聯網伙伴也在開展深入合作。其中,阿里是上汽合作已久的伙伴,十年前首款互聯網汽車榮威RX5,以及智己品牌,阿里都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字節的火山引擎,則是上汽AI大模型的合作伙伴,目標是實現座艙系統的“硬件樂高化”;至于OPPO,是上汽今年才新敲定的合作伙伴,目標是實現車機與手機“軟件共通、生態共融”,進一步打通家庭、出行、辦公等一系列場景,打造連續完整、服務隨人、開放靈活的智能生活全新體驗。
不僅如此,上汽還跟國內高校積極合作,聚焦電動化、無人化技術研發,加速科技成果轉化,進一步夯實自身在合資2.0時代“技術輸出者”的身份。
第三拳“組合拳”,這才是上汽的終極殺招,目的是實現“中國方案”定義全球化,從“市場換技術”升級到反向技術輸出。
既然是“組合拳”,那就意味著這是基于“內家拳”和“外家拳”的狂暴打法,也就是在實現上汽集團內部資源統一調配、核心技術積累全球領先的基礎上,借助眾多跨界合作伙伴的援手,不但要實現對合資品牌的系統化技術輸出,更要走出國門,實現對各大主要市場的進一步占領。
2024年,中國汽車產銷量持續領跑全球,不但新能源領域憑借70.5%的銷量占比一騎絕塵,出口也創下歷史新高(達到640.7萬輛),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中國汽車正在改變長期以來的“跟隨者”形象。上汽提出的“GloCal”戰略(即“全球+本土”),就是要利用上汽的市場先發優勢,不斷擴大海外版圖,持續輸出“中國智造”。
值得一提的是,上汽的全球化絕非傳統的把車賣到當地去,其把全球市場劃分為多個區域,每個區域都有個性化、智慧化的產品方案,尊重當地的文化和法律要求,真正做到“全球化思維,本地化行動”——比如在歐洲主打MG品牌,主推智能化EV,東南亞布局右舵混動汽車,而在南美投放皮卡和商用車。
顯然,上汽這是要致力于讓中國方案成為全球標準。
駕值觀
作為縱橫江湖70年的一代宗師,上汽無疑是中國汽車產業萌芽、發展、轉型的全程見證者和親歷者,毫不夸張的說,他跨過的橋比好多玩家走過的路都長,因此,在合資2.0時代開啟之際,上汽的打法將吸引所有玩家的目光。
需要說明的是,上汽轉型“用戶型企業”的提法雖說不新鮮,畢竟當下各家都在這么玩,但其“三套拳”的主張,卻值得所有對手重視和借鑒。因為,他這三套拳法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技術-生態-市場”的一套完整閉環,是一場事關企業組織、技術進階與運營模式的協同化變革,三者缺一不可。
今年一季度,上汽集團整車批發銷量為94.5萬輛,同比增長13.3%,終端交付量突破108萬輛,其中,自主品牌銷量60.1萬輛,同比增長28.4%,占集團總銷量比重提升至63.6%,新能源車銷量27.3萬輛,同比增長近30%。更重要是的,上汽集團終結了此前連續三年開局凈利潤下滑的慣性——根據上汽集團日前發布的公告顯示,預計2025年第一季度將實現歸母凈利潤為30億-32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增加2.9億-4.9億元,同比增加10%到18%。
就各方面數據而言,上汽無疑已經熬過了至暗時刻,接下來,就是“三套拳”顯示實力的時候。賈健旭那句話說的很形象,上汽眼下要聚力于成為那只“從內部打破的蛋”,這只蛋最終會孵化出什么,是所有人都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