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車看點:國產新能源車強勢崛起,合資車企如何反擊?
城市汽車 | 01-24
20608
面對國產新能源車崛起,合資品牌該如何打好“反擊戰”?大眾、豐田、本田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在過去的幾年里,國產新能源車迅速崛起,令合資車企有些措手不及。面對2025年市場份額的巨大壓力,各大合資品牌也開始全面發力。那么,海外車企都計劃在中國市場推出哪些新車?又準備如何應對新一輪的競爭?
大眾系:重資源投入之下,性價比仍需提升
大眾CEO奧博穆此前已將大眾中國短期發展分為兩個階段。2024至2025年是大眾中國穩住陣腳、重資源投入的階段,2026至2028年則是新能源車型爆發增長期。到2027年,大眾計劃在中國推出超20款新能源車,2030年該數字將超30款。
為緊跟中國電動化步伐,大眾采用了“在中國,為中國”戰略,廣積糧、善交友。具體而言,大眾將與上汽集團、小鵬汽車等合作,強化奧迪和大眾汽車品牌產品陣容;基于CMP平臺研發新車型,拓展緊湊型產品組合。同時,大眾汽車集團(中國)也將發展插電式混合動力和增程式電動技術。
目前,一汽-大眾ID.4 CROZZ 2025款已上市,成為大眾2025年開年首車。奧迪品牌則從2025年年中起,將攜手中國一汽推出基于PPE平臺的中國專屬純電車型,首款車型為奧迪Q6L e-tron。
隨著上汽大眾合資協議延至2040年,產品攻勢加速。預計到2030年,18款新車型中有15款為中國市場專屬,包括8款純電動車。2026年起,將推出2款基于CMP平臺的純電動車、3款插電混動車、2款增程式車。全新ID.7 S車型也將在2025年上市,定位純電B級車,有單電機后驅和雙電機四驅版可選。參考一汽-大眾ID.7 VIZZION 22.7777萬元起的指導價,ID.7 S售價預計也相差無幾。
此外,奧迪還發布了全新豪華電動品牌AUDI。基于奧迪與上汽聯合開發的智能數字平臺打造的AUDI E概念車,也將在2025年量產。
豐田:本土化,才是中國電動市場的成功密碼
在2024年11月的廣州車展上,廣汽豐田和一汽豐田分別推出了鉑智3X和bZ3C兩款全新電動SUV,這兩款車均為合資車企為中國市場量身定制的專屬產品,主打電氣化與智能化,均計劃于2025年第一季度上市。
廣汽豐田鉑智3X是一款較為標準的緊湊型SUV,其長寬高分別為4600/1850(1875)/1660(1645)mm,軸距為2765mm。而一汽豐田bZ3C則采用了轎跑SUV的設計風格,長寬高為4780/1866/1510mm,軸距達到2880mm。
值得關注的是,這兩款車型都將搭載以8155芯片、5G通訊為基礎的智能座艙,以及以車頂激光雷達、Momenta5.0大模型為基礎的無圖智駕系統,這在豐田品牌的全球車型(如凱美瑞、RAV4等)中是獨一份的配置。
從申報信息來看,鉑智3X和bZ3C都將配備前置單電機,最大功率分別為150kW和200kW,暫未采用800V高壓電氣架構。其動力電池分別由正力新能和弗迪動力提供,均為磷酸鐵鋰電池,這兩家企業均為中國本土企業,整車的純電續航里程在430-630km之間。不過,這次可千萬不要像bZ4X一樣把重心放在B端市場了。
本田:豐田彎腰了,我也不能“差事兒”
去年4月,本田發布了全新電動品牌“燁”,同時計劃到2040年,將BEV和FCEV在全球范圍內的銷售比例提高至100%。
而在燁S7/P7上,我們也能看到本田采用了和豐田類似的思路。和豐田一樣,本田汽車在國內市場也開始向中國車企學習造車經驗。在2024年廣州車展上,東風本田和廣汽本田分別推出了燁品牌的首款車型S7和P7,這兩款車均為專為中國市場打造的純電SUV,計劃于2025年初上市。
與本田傳統燃油車型不同,S7和P7均基于全新的“W”架構打造,長寬高分別為4750/1930/1625mm,軸距達2930mm,符合中型SUV標準,且具有轎跑風格。
不僅車身線條犀利,燁S7和燁P7的座艙設計也頗具亮點,配備了9.9英寸液晶儀表、2.8英寸+10.25英寸瀑布式中控屏以及41.9英寸HUD抬頭顯示,完全借鑒了國產電車的設計思路。
在三電系統方面,燁S7和燁P7提供單電機后驅與雙電機四驅兩種動力選擇,最大功率分別為200kW、150kW+200kW,雙電機版0-100km/h加速時間不到4.6秒。二者均搭載寧德時代提供的三元鋰電池,90kWh版本純電續航里程可達620km。
另外在CES 2025上Honda 0系列旗下“Honda 0 SALOON”、“Honda 0 SUV”原型車也迎來全球首發亮相,并將搭載自研車載操作系統“ASIMO OS”。通過Honda 0系列車型,本田將在全球范圍內迅速擴大L3級自動駕駛(Eyes-off)的應用,在全球率先實現全域脫眼。
當然,本田汽車、日產汽車以及三菱汽車的合并也不可忽視。合并后的新聯盟年銷量有望達到800萬輛,成為全球第三大汽車制造商,僅次于豐田和大眾。同時,本田、日產在新能源領域的技術積累也有機會共享發展。
提到日產,最近日產(中國)宣布將加速產品陣容換新,計劃到2026年推出8款新能源汽車,其中包括5款日產品牌車型。2025年,日產將先推出一款C級純電轎車N7。東風日產為該車配備了基于8295芯片的智能座艙,以及AI零壓云毯座椅。在智能駕駛方面,東風日產與Momenta合作,在N7上應用基于端到端智駕大模型的高階智駕方案,不僅具備行泊功能,還能支持城市記憶領航NOA。
上汽通用:電動之外,混動也不能放下
美系品牌這邊,上汽通用宣布自2025年起新車型將由自主主導,完全圍繞中國客戶需求進行設計。上汽通用汽車所有車型的數字化功能將全部由上汽通用本土的軟件及數字化中心負責開發,未來智能化功能將更加契合中國客戶的需求,升級速度也將大幅提升。
按照規劃,在2025年至2027年的三年間,上汽通用將推出12款全新車型,且均為新能源車型,涵蓋純電、插混以及新的增程技術,車身形式包括轎車、SUV和MPV。
在架構層面,上汽通用預計于2025年推出全新一代超級融合整車架構,該架構專為中國市場量身定制,具有高拓展性、多元化的動力總成以及更便捷舒適的駕乘體驗。未來,上汽通用在中國本土的新能源車都將基于此架構打造。
奧特能平臺也將從純電平臺升級為多元驅動的動力平臺,預示著未來將有基于該平臺的插混與增程產品推出。其中,純電新品最快可實現10分鐘補能350公里的充電速度,插混/增程產品則可實現純電續航300公里、綜合續航超1500公里。但在具體新車型規劃上,還有待上汽通用公布更多消息。
現代/起亞:先聊生存,再聊電動
近日,據相關渠道消息,北京現代全新純電動車計劃于2025年正式上市,該車代號為“OE”,由煙臺研發中心操刀設計,有望定位于緊湊型SUV。
目前在國內市場,北京現代在售車型仍以燃油車型為主。此前推出的國產昂希諾純電動、菲斯塔純電動、名圖純電動等純電動車型均已停產。這些車型曾涵蓋純電動小型SUV、純電動緊湊型車、純電動中型車等多個細分市場,價格區間在15萬至25萬元之間,產品線看似較為豐富,但如今均已停產。相比之下,起亞在電動化市場表現不俗,2025款EV5正逐步在市場上站穩腳跟。
只不過,現代/起亞的市場基本盤實在是有點不夠看。2025年把重心全放在電動化上,并不能帶來多大的提升。燃油、電動并進,抓緊搶占市場份額才是最需要做的事情。
結語
在國產新能源車的強勢崛起下,合資車企面臨巨大挑戰。2025年,對于中外車企都是至關重要的一年。日系、德系、美系、韓系品牌,都在今年準備了重磅新能源車型,可以預見的是,2025年合資品牌將在中國新能源車市掀起新的競爭浪潮。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海外車企都在開始轉向與中國供應鏈合作。這一趨勢不僅體現在技術合作上,還涵蓋了市場合作、產業鏈合作以及政策合作等多個方面。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不斷發展,其在全球供應鏈中的樞紐地位愈發凸顯,越來越多的跨國車企深度參與中國汽車供應鏈體系,共享中國市場發展機遇。機遇與挑戰,能走向哪個方向,就看今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