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收1850億美元,凈利58.79億,困局之下,福特破局之勢已顯
DearAuto | 02-15
21313
福特汽車在2024年的財報中展現出了復雜而矛盾的一面。一方面,公司整體業績穩健,燃油車和商用車業務表現出色,同時在中國市場實現了扭虧為盈,營收創下歷史新高;另一方面,電動車業務持續虧損,且面臨復雜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這使得福特的未來充滿挑戰。
01,整體業績穩健,商用車業務亮眼
福特汽車2024年全年營業收入達到1850億美元,同比增長5%,創歷史新高。凈收入為58.79億美元,同比增長35%。
然而,電動車業務(Model e)虧損擴大至50.8億美元。燃油車業務(Ford Blue)息稅前利潤也大幅下滑。相比之下,福特商用車業務(Ford Pro)表現強勁。
商用車業務(Ford Pro)息稅前利潤為90.15億美元,利潤率維持在13.5%,該部門息稅前利潤是燃油車業務(Ford Blue)的1.7倍。這主要得益于福特皮卡銷量的復蘇,如2024年福特F系列在美國銷量為765,649輛,同比增長5%;Maverick銷量為131,142輛,同比增長39.4%;Ranger銷量為46,205輛,同比增長42.9%。
02,中國市場扭虧為盈,出口業務增長迅速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財報中福特沒有單獨按地區披露具體收入,不過福特汽車首席執行官吉姆·法利此前在公開場合透露,2024年福特在中國市場實現約6億美元的利潤。
據悉,福特中國于2023年第三季度實現扭虧為盈,并且在之后連續實現6個季度盈利,2024年實現7年來首次全年盈利。
筆者查詢到,2024年福特在中國市場的批發量是下滑的(從2023年的46.7萬輛降至2024年的44.2萬輛),但福特中國2024年全年出口近17萬輛,同比增長超60%,東南亞、中東和南美是出口的主要市場。這表明,相較于國內銷售,出口業務能夠帶來更為可觀的利潤。
財報發布后不久,福特汽車公司宣布,現任福特汽車公司副總裁、福特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吳勝波將在現有職責范圍基礎上,兼管福特汽車國際市場集團(IMG)業務。福特汽車國際市場集團負責人JeffMarentic將向吳勝波匯報工作。
這也意味著,福特在中國市場不僅僅局限于本土的生產與銷售,福特中國還將承擔起日益重要的出口任務。展望未來,源自中國的智慧結晶以及由中國人設計的福特車型,將廣泛傳播至全球各地,成為福特國際戰略中的重要一環。
現任福特汽車公司副總裁、福特中國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吳勝波
當然,除了出口賺錢外,福特在中國市場賺錢的另一大原因是合資車企完成了階段性轉型。通過“減法戰略”停產虧損車型,優化供應鏈,精簡經銷商網絡,提升渠道效率。
根據財報披露,與2023年相比,2024年長安福特的投資余額增長了1.31億美元,而江鈴汽車的投資余額則增加了0.26億美元。
03,電動車業務虧損擴大,面臨多重挑戰
然而,福特并非在所有業務領域都一帆風順。
其電動車業務(Model e)在2024年遭遇了嚴峻挑戰,全年息稅前利潤虧損高達50.8億美元,與前一年的47億美元相比,虧損額進一步擴大了4億美元。福特甚至預計2025年電動車業務虧損將進一步擴大至55億美元。
盡管福特財報未詳細披露全球銷量數據,但美國市場的數據已透露出一些端倪。在該市場,2024年福特電動車銷量為9.7萬輛,混合動力車型銷量為18.7萬輛,而燃油車銷量則高達179.3萬輛。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福特電動車的批發量僅為6.89萬輛,低于銷售量,這反映出福特電動車存在庫存積壓的問題。
福特雖然表示部分虧損源于對未來產品的持續投資,但不可否認的是,電動車市場的低接受度和高昂成本仍是制約其發展的主要因素。
以福特Mach-E為例,在美國市場,其售價為39,995美元(約28.5萬元人民幣),純電續航里程為300英里(約480公里)。而在中國市場,Mach-E的起售價為23.98萬元人民幣,純電續航里程則高達609公里(CLTC工況)。
這種價格與性能的差異,無疑增加了福特在全球市場推廣電動車的難度。
為了應對這些挑戰,福特在2024年不得不做出艱難決策,取消了一款三排電動SUV項目,并推遲了下一代電動F-150 Lightning卡車的推出。此外,福特還剝離了中國的福特電馬電動車事業部,以期減少虧損并優化資源配置。
福特汽車首席執行官吉姆?法利在近期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福特在電動汽車轉型中面臨的主要技術困境是電池技術的滯后和成本問題。他承認,中國在電動汽車電池制造領域已經領先西方車企數年,尤其是在磷酸鐵鋰(LFP)電池技術方面。
據悉,福特正在建設的BlueOval電池園區預計將于2026年完工,該園區將生產LFP電池,技術關鍵來源正是中國的寧德時代,這表明福特在電池技術方面對中國的技術依賴程度較高。
智能化方面,不久前福特汽車首席執行官吉姆·法利在采訪中坦言,福特在智能化轉型中也面臨著諸多難題。
一方面,軟件開發人才的短缺成為制約福特智能化發展的關鍵因素。與新興的科技公司相比,福特在吸引和留住軟件人才方面存在一定的劣勢,這導致智能化系統的開發進度滯后。例如,在智能駕駛輔助系統的升級上,福特就落后于一些競爭對手,無法及時滿足消費者對于更高級別自動駕駛功能的需求。
另一方面,不同車型和平臺之間的智能化系統整合難度超出預期。福特旗下車型眾多,要實現所有車型智能化功能的統一和協同,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資源進行系統整合。目前,這一過程進展緩慢,影響了福特智能化轉型的整體速度。同時,智能網聯系統與車輛硬件的適配問題也時有發生導致用戶體驗不佳,進而影響了消費者對福特智能化產品的信任度。
04,國際政治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
正是因為與中國有深度捆綁,福特在財報中多次提到美國當局對中國和國際貿易政策對其會造成較大的影響。例如,美國對從中國、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商品征收關稅的政策會導致成本上升,生產計劃被打亂,對福特的收益產生顯著負面影響。
此外,汽車、軟件和數字服務業務競爭激烈,傳統競爭對手擴大產品范圍,新興競爭對手不斷涌入,中國電動汽車生產商出口產品到福特經營的主要市場,給福特帶來競爭壓力。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2024年福特在全球減少了員工和經銷商數量。截至12月31日,全球分銷福特的經銷商數量為9006家,相比2023年減少了521家;員工人數為17.1萬人,相比2023年少了6000人(美國員工數量基本沒變,歐洲和中國裁員)。
05,未來展望:福特深陷價值陷阱還是困境反轉?
雖然,福特汽車2024年全年營業收入達到185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但如果福特的電動車業務無法在短期內實現盈利,且傳統燃油車業務受到進一步擠壓,公司很可能陷入“價值陷阱”。
畢竟,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其新能源新車市場的占有率已然過半,若福特未能及時跟進這一趨勢,無疑將面臨失去這一龐大市場的嚴峻風險。
另外,福特2024年的資產負債率為84.3%,這一比率較高,表明福特依賴債務融資的程度較大,財務杠桿較高,在經濟下行或利率上升環境中,財務風險增大。
不過,福特也在積極調整策略。其經營策略較為靈活,如福特中國的反向出口以及對中國汽車產業成功經驗的學習態度。
如果福特能夠有效控制風險,抓住新能源汽車和智能化發展的機遇,實現技術突破和業務轉型,那么它也有潛力實現“困境反轉”。對于投資者而言,福特的未來充滿不確定性,關鍵在于公司能否在轉型過程中成功應對挑戰,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文|李健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