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新車"選妃",怎么當皇帝不當大冤種?
水滴 趙嘉佳 | 03-07
92166
2025年絕對是各大車企廝殺得最猛烈的一年!開年的“智價平權”給了汽車行業巨大的震撼,但可以肯定的說,這只是車企之間開始廝殺的沖鋒號,一味前菜而已。
據了解,今年將有超200多款新車陸續登場。為了宣傳到位,車企們也在緊鑼密鼓舉辦發布會,奇瑞今年將舉辦近90場線下活動。剛剛過去的2月,已經有近四十場車企線下活動舉辦,車市競爭環境嚴峻不言而喻。
流量信息滿天飛,玲瑯滿目的新車應接不暇,對于消費者來說,又該如何選擇一款適合自己的車呢?在筆者看來,可以從三個維度判斷。
首先,要選擇一家不會倒閉的車企。
過去幾年,不少新勢力暴雷留下一地雞毛,最難受的就是該品牌的消費者,車成絕版,售后無果,去年極越慘痛的教訓歷歷在目。那如何判斷這家車企不會倒閉呢,對于消費者來說,最直觀的就是看企業是否有可觀的銷量。
有銷量就意味著企業有一定規模,沒有銷量支撐,一切都是空談。客觀來說,在現如今的車市,對于造車新勢力而言,單月2萬是不容有失的“及格線”。對于傳統自主品牌來說,單月10萬以上的銷量,才能證明自己活著。對于合資品牌來說,平均每月要有五六萬的銷量,才是不至于被輿論淹死。
以2月發布銷量的車企來說,傳統自主品牌中比亞迪32萬銷量排名是第一、吉利20萬的銷量排名第二、奇瑞18萬的銷量第三、長安16.1萬的銷量第四。聚焦在新勢力銷量來看,2月小鵬、理想、零跑、鴻蒙智行、小米均在2萬以上,不過理想被小鵬超越丟失新勢力銷冠后,勢頭并沒有去年強勁。還有鴻蒙智行銷量雖在2萬以上,但拆開來看問界銷量下滑,值得警醒。
銷量在2萬以下的深藍和蔚來處境有些艱難,尤其是蔚來,樂道品牌沒有想象中走量,主品牌銷量也低迷,蔚來來到了繼2019年之后,又一危險境地。極氪銷量雖也在2萬以下,但極氪整合后疊加領克的銷量可以到3萬以上,整合優勢盡顯。
除了看銷量外,企業的現金流,以及融資能力也決定其是否都能夠活下去。比如,比亞迪在3月3日,以335.2港元/股的價格配售1.298億股H股新股,成為過去十年全球汽車行業規模最大的股權融資項目。不能說從此比亞迪擁有免死金牌,但至少可以斷定現在儼然是處于行業領軍者的行列。
還有蔚來汽車,就在2月引入合肥建翔投資有限公司和安徽高新輿文蔚源科技合伙企業兩打投資方,共計28億元,為銷量下滑的蔚來輸了一點血。
誠然,銷量和資金也只是評判一家企業不會倒閉的部分因素,還有企業的營銷、流量等等,都決定了這家企業能否走的長久。
其次,學會甄別車企的過度宣傳。
如今的汽車早已不僅是一個交通工具,尤其是智能化上車后,還增添了許多價值和多元化的內涵。它可以是一個人身份和個性的象征,可以是一個人的社交工具和生活方式,可以是一個人掙錢的工具,也可以是一個人文化藝術的追求。對于消費者來說,買一臺車也希望它能有更多屬性和功能。
車企們為了滿足用戶“全都要”的心里,吸引用戶關注,在宣傳上往往會夸大其詞,盡可能把自己的產品宣傳的天花亂墜,應有盡有,甚至會玩文字游戲。但用戶實際情況來看,卻又是另一番感受。
比如有的產品PPT上醒目地寫著“老司機”、“全球都好開”等宣傳話術,頁腳卻用不起眼的小字羅列著智駕功能的各種適用范圍;還有車企宣傳自己產品加速快,但并不說它的操控、底盤如何,讓消費者誤以為這款車可以下賽道;還有車企宣傳手冊里介紹有座椅有加熱功能,但用戶提車后發現只有坐墊可加熱,靠背無法加熱。
無可厚非,營銷話術往往都是利己的,車企只撿好聽的說。但對于消費者來說,更要看到車企沒有說的話術,清楚自己的車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譬如像“賣了智能車就能立刻解放雙手,閉著眼睡覺開車”此類廣告,背后還有一句沒說話是,“出了事故自己負責”。
好消息是,工信部已經出臺相關政策整治營銷亂相的新規。就在2月28日,《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準入、召回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與技術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正式發布,明確規定,車企向消費者介紹汽車駕駛自動化等級、系統能力、系統邊界等信息時,必須做到真實、全面、不得弄虛作假,引人誤解。
政策的出臺對于消費選車來說是一重好的保障,但我們消費者在享受科技為汽車帶來的多重屬性時,仍要保持警惕,要具備辨別的能力。
最后,選同級中最有性價比的產品。
需要明確的是,?性價比?是指商品的性能值與價格值之間的比例關系,在每個售價區間內都適用。并不是只針對便宜的車型,有人覺的52萬買小米SU7 ultra非常具有性價比;有人覺得20多萬買寶馬3系也有具有性價比,還有人覺得40多萬買理想L9也有性價比。
對于不同需求、不同圈層用戶都有不同的答案。要在你能接受的價格范圍內,選擇性價比最高的產品。
因此在選車時要明確自己的用車需求,比如是日常代步、長途旅行還是商務用途,是家庭首臺車還是家里第二臺車,是追求性能,還是享受科技。還有對內飾、外觀的偏好,以及購車預算是多少。尤其是購車預算,能夠很大程度將你購車選擇范圍縮小。
當然,還要考慮品牌在車價中的占比,是否接受品牌溢價。品牌溢價溢出的可以是價格,也可以是價值。性價比和品牌溢價并不對立,比如豪華品牌雖有品牌溢價,但從另一種層面來說能夠帶給消費者對追求個人形象的滿足。
不久前筆者一個朋友買了一輛不到20萬的奧迪,沒有座椅加熱,也沒有電動座椅,但他依然覺得有性價比,因為是豪華品牌。
雖然汽車越來越像電子產品,更新換代飛快,但動輒幾萬,十幾萬的價格,對于很多消費者來說依舊是一筆“巨款”,在買車時要慎重。我們更要擦亮眼睛,網上輿論做參考,更要去實際體驗感受。
選一家不會倒閉的車企、會甄別車企宣傳話術、以及同級中最具有性價比的車,結合以上三點在今年200多款新車中選車,大概率會選到你滿意,且不會踩坑的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