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網本田硬剛中國新能源,30萬的7系價格免費送“摳門三件套”
車界銳評 | 03-07
21291
有人為配置買單,有人為操控買單,有多少人會為本田S7“自嗨”買單?
不過買30萬本田車會送“頸部按摩儀、充電寶、筋膜槍”這是真的……。
“贈品再送一根1拖3數據線就完美了”網友打開官方APP調皮的問道。
想想這不是純電車該有的嗎?
是營銷出了問題,還是車子是油改電過來的,沒這三乘客的剛需配置。
哎,不應該……。
一個上市發布會,產品一點沒講明白,反而搞成了一個買就送的電商帶貨了。
30多萬的車被糟蹋成4.99萬的推銷會。
網友無不感慨的抱怨!
這還是那個當年“秒天、秒地、秒空氣”技術為王的本田嗎?
搞得全網的一片群嘲:這是梁靜茹給的勇氣么!
不過汽車專家在朋友圈問了一個令人深思問題:“隔壁孩子抄作業考了80分,另一個孩子憑自己努力考了50分,誰更值得肯定”?
同樣這句話套在東本的S7定價上,想想再不合理,但是車是自己造的,沒有向任何產品致敬呀!
細品,道理是沒錯,但是能如新能源小米SU7賣車嗎?
可能本田S7要走限量款,月銷三位數應該問題不大。
有人說博主在唱衰本田,接下來我們看一下具體物有所值功能。
一臺中型的純電SUV,長寬高分別為4750/1930/1625mm,軸距為2930mm,軸距符合這個級別SUV的標準,但是車長只是緊湊級的標準。這個中型SUV定義的可能在為自己定高價找個借口吧!
再回到外觀內飾,只能用一言難盡來形容。外觀完全看不到一絲新能源車科技、時尚的影子,更像是一臺燃油車。
智能化方面,S7搭載了基于豆包+阿里云通義雙模型開發的Honda CONNECT 4.0智導互聯車機系統,還配備了Honda SENSING 360+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具備高速領航輔助功能,實現自動跟車、自動超車、彎道/匝道自動減速等功能。但是請注意,這依然是一套輔助駕駛系統,而不是智能駕駛,沒有激光雷達,沒有高級智駕,沒有8295芯片,沒有智駕芯片,劃重點。
至于本田曾經的強項動力。
新車提供單電機后驅和雙電機四驅兩種動力系統,其中單電機車型最大功率為200千瓦;雙電機四驅車型電機總功率為350千瓦。單電機版CLTC續航里程為650公里,雙電機版CLTC續航里程為620公里,無論是哪個數據,和競爭對手都沒法比。
整車看下來,有什么值得一提的亮點嗎?
我覺得價格是亮點,25.99萬元和30.99萬元,這數目很豪華。
但是在這個價位區間,市場上早已是強手如云。
阿維塔07、智界R7、智己LS6、極氪7X,特斯拉Model Y,各個憑借其先進的自動駕駛技術和時尚的外觀,哪一個起售價不比東風本田S7親民 。
再看傳統豪華品牌寶馬X3,作為豪華中型SUV的標桿之一,擁有出色的操控性能和品牌價值,優惠后的價格也與S7有所重疊。
在同價位,同級別之中,續航不算長,性能不算強,智能駕駛基本等于0,車機系統不好用,這款車26萬元起售,不知會有多少本田“死忠粉”買單?
事實上,從產品力看,S7并非毫0亮點:寧德時代電池、50:50軸荷比、雙叉臂懸架、L2+智駕……但問題在于,這些配置在25萬級國產車中已是“標配”,甚至更低價格也能實現。
“誰會為看不見的150萬公里路試多掏10萬?” 當用戶更在意“冰箱彩電大沙發”時,本田的“工程師思維”反而成了與市場需求脫節的枷鎖。
結合目前的輿論聲音來看,S7的定價暴露出本田在中國市場電動化轉型中的傲慢與固執,缺乏擁抱消費者的決心和誠意。
一方面,沿用燃油車“品牌溢價”邏輯,忽視國產新能源已重構價值體系。
另一方面,本田仍然沉浸在昔日“本田神車”的美好幻想中,渴望延續“技術王者”的口碑優勢。
一位資深車評人犀利總結:“本田的‘自殺式定價’不是技術不行,而是沒搞懂中國新能源用戶要什么——他們要的是價格擊穿底線,而不是情懷擊穿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