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尼賽思的國產豪賭,韓系豪華的生死逆襲
EV視界 | 03-12
20038
捷尼賽思,要國產了?
3月2日,捷尼賽思中國新任CEO朱江表示,品牌將改變全進口模式,正式啟動本土化生產和研發,在三到五年內實現新能源車的國產化。
這個絕對是開年后最令人始料不及的消息,給車圈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彈。
距離豐田旗下雷克薩斯宣布國產不到一個月時間,與剛過完加價風頭的雷克薩斯相比,現代旗下的豪華汽車品牌捷尼賽思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卻更為尷尬。
這是一個在2021年才正式進入中國市場的品牌,姍姍來遲的它幾乎完全錯過了外資品牌在中國的發展紅利。
有數據顯示,捷尼賽思品牌從2021年正式入華到2024年的銷量總和也僅有4710臺,一直處在持續的虧損當中。它為何不選擇急流勇退,反而還要進一步加碼國產?
“三進三出”還是打足提前量?
捷尼賽斯在坊間最大的談資,是傳言它在中國市場“三進三出”。
2008年,現代汽車將旗艦轎車勞恩斯(Rohens)引入中國,彼時只是現代汽車旗下的一個高端車系,其定位可以看成是如今奔馳和邁巴赫的關系,其引進中國市場的“勞恩斯-酷派”維持了很長時間的熱度。2014年,以 “捷恩斯”之名再次入華。
如今的捷尼賽思在2015年正式剝離車系的身份,升級為獨立子品牌,之后先是搶灘彼時的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美國,依靠出色的產品力混得風生水起,一度成為美國市場增長最快的豪華品牌。直至2021年才高調宣布正式進入中國市場。
捋順時間線你會發現,捷尼賽思所謂“三進三出”是不準確的,舊時正常的產品發售停售的調整,與如今的捷尼賽思品牌本身并無關聯。相反,捷尼賽思入華前不僅熱身做得相當充分,入華后即便遭遇困境,品牌的建設也一刻未停。
首先是全球車型的導入,2023年4月18日,捷尼賽思在上海車展中正式亮相G90行政加長版以及GV70,標志著旗下八款車型全部入華,兌現了品牌2021年入華之時許下的引入旗下全系車型的承諾,而其中有兩款車甚至是在中國完成的首發。
其次則是銷售網絡的拓展,2017年捷恩斯隨著進口現代銷售渠道關閉而低調退出,帶來的余震拖累了捷尼賽思的銷售網絡布局和投資人信心。好消息是截止目前,捷尼賽思目前已在全國15個城市布局了銷售服務網絡,雖和預期有差距,但前景可期。
再次就是品牌建設,最為人熟知的就是2021年其在上海陸家嘴和外灘之間3000多架無人機品牌秀誕生的新吉尼斯世界紀錄。正式入華到現在,雖然銷量未達預期,但通過不斷的活動提升品牌知名度,捷尼賽思“豪華”的標簽還是受到了消費者的一致認可。
最后則是確立直營代理模式,這一模式如今越來越受到中國消費者的認可,其在維持價格穩定和保障二手車價值方面優勢明顯,為品牌的長期發展奠定了基礎。
入華四年未達預期,但捷尼賽思也并沒有選擇“躺平”,它同樣在參與中國車市的“內卷”,但玩得卻更加深度。可以說從2015年問世到如今的十年時間,捷尼賽思一直筆耕不輟布局中國車市,而現在種子已經發芽,到了扶苗育蕾的關鍵時期。
但病樹前頭,未必是萬木春。
若是遵循老路徑,光照搬參考美國這個如今看來權重已然日薄西山的分子,再三句不離“現代集團”意義并不大,美國市場的成功和現代集團的實力完全不能作為暢行中國的通行證。
相反,銷量、產能、轉型、擴張,捷尼賽思都需要中國。
誰能給捷尼賽思一個答案
去年年中,捷尼賽思宣布,朱江接任何睿思的捷尼賽思汽車銷售(上海)有限公司的首席執行官一職,全面負責推動捷尼賽思在華業務的增長與發展。
公開資料顯示,朱江在汽車行業擁有超過20年的豐富經驗,曾先后在多家知名車企擔任高管職務,傳統品牌包括了寶馬、MINI、雷克薩斯和福特,新勢力品牌則有蔚來、和美國新興汽車品牌Lucid。
從履歷上看,在全球知名汽車品牌及中國電動車行業內均有著深厚的積累,堪稱行業老兵,豐富的經驗和履歷也能為捷尼賽思帶來新的戰略方向和策略。
朱江對捷尼賽思的定位是:以創業公司姿態深耕中國市場。
高管履新帶來新思路,但如何為產品“履新”同樣重要。
觀察現售的捷尼賽思產品,你會發現它從造型設計、平臺架構及技術等方面對比現售的“主流”豪華車都有著很強的差異化優勢,可以說是被嚴重忽視和低估的好車。
捷尼賽思全系產品無一例外都是縱置后驅平臺,這與現在BBA很多為人不屑的橫置后驅形成了鮮明對比,產品力一直被業內評價為“性能與豪華感不輸BBA”
其次則是越來越被人重視的安全,捷尼賽思在去年美國的IIHS測評中,從70系到旗艦90系的幾乎所有產品都獲得了汽車行業的最高安全評級——Top Safety Pick Plus。
再次則是前衛的設計感,典型元素如勇者之徽闊型格柵、雙層的靈感之翼LED車燈、浩漾之雅車身流線,再加上社交網絡大火的水晶球式的電子檔桿,都與同級的“套娃”設計區分得明明白白。
而以上的區別,其實都源自底層的體系區別,與其他汽車集團公用研發、共用部件甚至共用設計去打造高端品牌的方式不同,捷尼賽思在成立之初便被現代集團設定了極高的標準,集團為其完全單獨開發了一套符合奔馳、寶馬等行業標桿的豪華品牌體系,它絕對不能簡單被概括為“高級現代”。
人+產品到位,接下來的步子,才能邁得順風順水。
戰略靴子落地,未來挑戰將至
今年是捷尼賽思品牌十周年,過去的它完成了1.0階段的基礎布局,如今將正式邁入2.0時代,朱江表示,捷尼賽思將重點聚焦兩個方向:精細化運營和為3.0時代做準備。
擺脫束縛輕裝上陣,捷尼賽思優化資源配置,關閉成都、北京的捷尼賽思之家,轉向面積更小、成本更低的體驗更輕量化的“展廳+”模式,同時在烏魯木齊、深圳、南寧等地新增銷售與售后網點。直營代理模式+獨立售后網點的擴展增加購車透明速度、縮短用戶服務半徑。
此外,捷尼賽思中國不會盲目進行快速擴展,同時也將更加強調快速收窄虧損、展現盈利潛力來恢復市場和投資人的信心。
同時,捷尼賽思將押注研發+生產+新能源。
研發要做下沉,整合現代集團在韓國南陽的研發中心、煙臺的中國研發中心以及上海的數字化研發中心的資源,共同為中國市場打造具有競爭力的產品。
生產要做本地,借鑒小米汽車等品牌的經驗,從成本控制和供應鏈管理角度出發,依托現代集團在華工廠和本土供應鏈以及管理能力,實現本地化生產。這意味著其將結束此前的全進口模式,推出國產車型,留好了復制特斯拉“中國制造反哺全球”的路徑。
新能源要做加速,依托中國現有的新能源體系賦能,借力中國成熟的電池、電機產業鏈,重塑產品和價格體系。根據規劃,捷尼賽思將在未來3—5年內持續向市場推出符合中國消費者需求的新能源車型,有消息表明其將與華為進行深度合作,在智能和智駕方面提升能力。
在華2.0戰略的連招,毫無疑問會提振捷尼賽思在中國的人氣、消費者的訂單乃至投資人的信心。短期堅持“小眾”避開鋒芒堅持積淀,三到五年后品牌3.0時代,捷尼賽思計劃在中國實現穩健的規模型增長便會水到渠成。
因為基盤算不上不穩固,所以這個過程會充滿挑戰,捷尼賽思更要沉下心來邊動作邊去積蓄力量。
寫在最后
有坊間傳聞、也有新聞熱搜,入華五年捷尼賽思算是“混得不好”的那一類品牌,但關于它好的壞的消息一直都在,側面證明了它始終都未曾動過跑路的想法,也印證了其始終以“長期主義者”的姿態深耕本土化戰略的決心。
不求短時立竿見影,但求長遠深得人心,作為全球第三大車企的現代汽車集團旗下的豪華品牌,捷尼賽思確實有“等”的資本,但如若朱江的“創業心態”能夠全面落地,給與長期主義者的獎勵亦將大幅提前。
韓系豪華品牌獨苗的捷尼賽思,終究會讓多年以來韓系車的豪車夢在中國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