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端下載

          logo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資訊詳情

          深度解析合資車企集體“一口價”背后:不是價格戰,是價格革命

          駕仕派 | 03-13

          23235

          近年來,隨著自主品牌的強勢崛起,合資車企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中的份額持續承壓。面對比亞迪等品牌掀起的“全民智駕戰”和價格攻勢,合資車企不得不重新思考生存之道。

          來到2025年,“一口價”成為行業關鍵詞——從大眾到通用,從日系到美系,幾乎所有主流合資品牌都在嘗試通過統一終端售價、減少銷售內耗,試圖在燃油車和新能源市場中站穩腳跟。 

          “一口價”的本質:透明化定價背后的雙贏邏輯

          首先需要明確的一點是:“一口價”并非簡單的官方降價促銷,而是一種全新的定價邏輯。其核心在于取消傳統經銷商的價格談判空間,將終端售價統一為固定數字。例如,上汽通用別克昂科威Plus在去年就推出了16.99萬元的“一口價”,其實是與之前終端實際成交價基本持平,但經銷商無需再與消費者“斗智斗勇”。

          這一策略既保障了經銷商的利潤空間,又讓消費者免于議價焦慮,實現了“利己”與“利他”的雙贏。 

          上汽大眾ID.3則是這一邏輯的又一個典型案例。ID.3去年就已經通過“一口價”策略成功激活銷量,今年更換了磷酸鐵鋰電池之后進一步對配置做升級優化,維持一口價期待能夠穩住當下的市場份額。

          而在燃油車領域,途昂Pro通過密集的安全碰撞實驗、試駕活動和上市造勢,以低于預期的26.99-31.99萬元的“一口價”正式上市,亦拉開30萬元級中高端全新戰略車型“一口價”的序幕。

          上汽通用更是在一場發布會上邀請500家媒體,高調宣布君威以10.69萬元的“一口價”起售,試圖將“一口價”與“新能源定價方式”綁定,塑造其先進性標簽。 

          可以說,以前車企降價的方式多為“官降”——在上市時定價較高的基礎上,逐步放出優惠。但現在的“一口價”不一樣,它是一種從上市就開始打響的戰役,核心是“長期穩定的定價策略”,價格一口定好就不再回頭,這一模式正席卷整個汽車行業,成了合資車企反攻市場的秘密武器。

          “一口價”帶來的好處也顯然易見。對消費者來說,買車不用再費盡心思和銷售磨價格,買車決策成本降低了,省心省力;對企業而言,一方面能通過一步到位的價格吸引用戶,穩定市場份額,另一方面,還能整合供應鏈,降低成本。像上汽大眾ID.3、上汽通用昂科威Plus,都是在調整定價邏輯后,盤活銷量的效果立竿見影。

          爭議與挑戰:貼牌質疑與僵化定價的困局

          然而,“一口價”也并非萬能解藥。廣汽豐田的鉑智3X(售價10.48萬-15.48萬)被指為廣汽埃安的換殼車,消費者質疑其“貼牌溢價”。一位業內人士尖銳地指出:“中國消費者最討厭貼牌貨,你憑什么認為豐田標能讓一輛原汁原味的廣汽車型賣得動?”類似問題也出現在本田S7的定價上——25.99萬元的起售價被市場評價為“脫離實際”,甚至有評論稱:“這價格襯托得16.99萬元的別克E5更香了。” 

          更深層的矛盾則來自合資車企內部的博弈。部分品牌外方不愿讓渡話語權,導致定價策略僵化。例如,本田中國仍由日方主導技術路線,中方團隊難以推動激進的本土化調整;而福特則因過度追求短期賬面盈利,砍掉低端車型,導致基盤用戶流失。

          因此“一口價”也不能算是萬能解藥,不同品牌在“一口價”策略的實踐上有所差異,收到的市場效果也會有所差別。總而言之,合資車企在紛紛轉向“一口價”之后,還需要打贏一場用戶心智戰,要用誠意產品重塑品牌認知。

          未來出路:從“價格戰”到“心智戰”的轉型

          要真正打贏這場翻身仗,合資車企需要更徹底的變革。首先,外方必須正視中國市場的獨特性。大眾與德方的博弈提供了一個成功樣本:通過艱難談判,ID.系列得以降低盈利預期,最終實現銷量回升。其次,“油電同智”成為關鍵——燃油車不能再被視為“落后象征”。東風日產N7通過與中國供應商合作補齊智駕短板,證明傳統車企完全有能力在智能化領域與新勢力抗衡。 

          營銷策略的轉型同樣迫在眉睫。新勢力的直營體驗店、用戶社群運營已樹立新標桿,而合資車企的4S店仍停留在“賣車”層面。上汽通用嘗試將奧特能平臺車型與“一口價”綁定,試圖復制新勢力的“技術標簽”;東風日產則通過微博高管互動、KOL合作,試圖撕掉“日系智能化落后”的標簽。

          這些嘗試雖顯簡單粗暴且動作有些生澀,卻預示著傳統營銷思維的松動。 

          駕仕結語:一場關乎生存的定價革命

          “一口價”策略的推行,本質是合資車企對市場規則的重新定義。

          它既是應對自主品牌沖擊的防御手段,也是傳統巨頭向“用戶思維”轉型的試金石。然而,價格透明化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戰還在于如何通過技術投入、品牌重塑和用戶體驗升級,在消費者心智中完成從“被迫降價”到“主動革新”的認知轉變。

          2024年的車市淘汰賽已拉開帷幕,唯有將“一口價”背后的效率革命延伸到研發、營銷全鏈條,合資車企才能真正守住牌桌上的席位。

          文|趙小查

          圖|網絡

          水滴汽車公眾號
          掃碼關注,獲取更多汽車資訊
          水滴汽車
          掃碼下載水滴汽車APP

          熱門評論(0)

          加載更多

          熱門車系資訊

          更多 >

          D7 DMH

          12.58-14.58萬元

          雅閣

          17.98-25.98萬元

          奧迪 e-tron

          54.68-64.88萬元

          杰德

          12.99-18.38萬元

          思域

          11.99-16.99萬元

          1. 北京水滴交互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水滴汽車 京ICP備17030485號-2 京公網備 1101010200363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