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軍團電動車反擊戰(zhàn),今年3月終于爆發(fā)
辣椒汽車 | 03-13
21858
辣椒汽車·新車關(guān)注:今年3月,成了日系品牌在中國電動車市場的反攻月,令人震撼的產(chǎn)品,蜂擁而出。
其中轟動整個汽車行業(yè)的廣汽豐田緊湊型SUV鉑智3X一炮打響,上市1小時廠家就宣布訂單量破萬臺。其10.98萬-15.98萬的售價,不僅打破了合資電動車的價格記錄,也讓自主品牌電動車失去了價格優(yōu)勢。其搭載高階智駕的車型,算上補貼后售價只要13.98萬起,有評論認為,這屬于全球最便宜的高階智駕車型。
除了價格誘人,豐田鉑智3X在實力上也超過了同級國產(chǎn)熱銷車型。例如EV版比亞迪宋Plus智駕車型,售價也是14.98萬,但搭載天神之眼C 的宋Plus,在智駕硬件上缺少激光雷達和英偉達254TOPS算力芯片,而豐田鉑智3X全有。在實際試駕體驗方面,鉑智3X搭載的Momenta智駕系統(tǒng)在復雜路況場景下,也比華為系的高階智駕更加人性化,不會遇到復雜路況就自動退出智駕系統(tǒng)。
更重要的是,鉑智3X智駕版的智駕功能不分版本、不搞期貨開城,入門即滿配,高階智駕體驗一步到位,實現(xiàn)真正的“科技平權(quán)”。上市后就全量推送,支持覆蓋高速、快速路、城市路、鄉(xiāng)鎮(zhèn)小路的全場景領(lǐng)航智駕,可以做到有路就能開、有障就能避、有位就能停,實現(xiàn)最連續(xù)的智駕體驗。
在造車理念上,作為合資品牌的廣汽豐田還是以駕駛和乘坐舒適性為主,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的人體工程學都非常到位,貼合度舒適度遠超大部分20多萬的國產(chǎn)車。在電池安全上,鉑智3X全面采用超越國標的防護標準,實現(xiàn)單一電芯熱失控后不起火不爆炸、不因熱量傳遞導致相鄰電芯熱失控。熱防護材料上,也提高標準以應對更長的使用壽命;面對側(cè)面柱碰測試,鉑智3X滿足C-NCAP的75度要求,在更嚴苛的90度測試中,能夠確保電芯無侵入。鉑智3X還配備緊急下電物理按鈕,在系統(tǒng)故障時可通過機械操作切斷電源,保證轉(zhuǎn)向助力和制動助力,為鉑智3X提供多一道安全防線,將安全冗余做到極致。
可以說,鉑智3X是合資品牌中的一款核彈級產(chǎn)品,它在中國電動車市場的引爆,對于喜歡智駕的中國年輕消費者來說,誘惑力自然無敵,爆單也是難免的。
與豐田鉑智3X同一天上市的東風本田S7,也同樣亮眼。這款號稱“雙一流實力新標桿”的中型電動SUV,基于豆包+阿里云通義雙模型開發(fā)的Honda CONNECT 4.0系統(tǒng),以超95%語音識別秒解多語音指令。而L2+級智能輔助駕駛系統(tǒng)Honda SENSING 360+,具備高速領(lǐng)航輔助功能,實現(xiàn)自動跟車、自動超車、彎道/匝道自動減速等功能,并首次搭載手機遙控泊車功能,不受狹窄車位困擾,便捷感再升級。
東風本田S7還選擇用“看不見的標準”重新定義高端, 150萬公里全球路試的嚴苛考驗,5300余項的整車測試,118次的碰撞試驗,非常扎實地鑄就了它的安全可靠性,與那些靠速度趕時髦的產(chǎn)品不可同日而語。它每平方厘米可承受15噸重壓的1500MPa熱成型鋼占比達25%,相當于潛水艇耐壓艙級別的強度;核心區(qū)域68%的高強度鋼材,配合超4萬牛米/度的抗扭曲性能,可抵抗強烈碰撞下的較大形變;同級獨有的五層結(jié)構(gòu)A柱,集合了1500MPa熱成型鋼與980MPa高強度鋼于一體,配合本田專利電阻焊技術(shù),確保車身結(jié)構(gòu)在極端碰撞下仍能保持完整形態(tài)。這是一輛舍得花時間打磨的產(chǎn)品,更是一次舍得用最苛刻標準定義安全的實踐。
3月,還有兩款日系重磅車型舉辦了技術(shù)發(fā)布會,它們分別是東風日產(chǎn)N7和廣汽本田P7。雖未正式上市,這兩款車所透露出來的各種技術(shù)實力,也都令人刮目相看。東風日產(chǎn)N7搭載高通驍龍 8295P處理器,內(nèi)置momenta高階智駕系統(tǒng),除了基于端到端大模型打造的高速領(lǐng)航NOA,全場景泊車功能外,還將上車“城市記憶領(lǐng)航NOA”功能。其設(shè)計的14合1智能電驅(qū),則具備高集成、高性能和高效率優(yōu)勢,電驅(qū)極限轉(zhuǎn)速25100rpm,比特斯拉Model S Plaid 高出12%。廣汽本田P7則打出了“八不”亮點:“不同、不暈、不累、不慌、不懸、不卡、不怕、不糙”。有業(yè)內(nèi)人士指出:新能源汽車從“嘗新”到“普及”,用戶仍存在“怕暈車、怕不安全、怕坐起來累、怕華而不實、怕里程焦慮、怕做工粗糙、怕車機卡頓”等痛點,能做到這八點的新能源車幾乎沒有。廣汽本田P7敢于消滅這八痛,足見其實力絕非一般。
一年之計在于春。日系軍團電動車的紛紛來襲,說明合資品牌在中國熱火朝天的新能源浪潮中,已經(jīng)開始覺醒,不再躺平沉睡。那么,面對合資品牌的奮起反撲,自主品牌是否還能遙遙領(lǐng)先,或在今年就可以現(xiàn)出倪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