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汽傳祺向往S7自研智駕火速上車遭質疑:別拿用戶當測試員!
汽車維基 | 03-20
19783
隨著廣汽傳祺旗下中大型SUV傳祺向往S7開啟預售,在多個汽車論壇和社交平臺上,已經有用戶對傳祺向往S7搭載的自研智駕系統提出質疑。
在某社交平臺上,用戶“會飛的魚”表示,自己關注傳祺向往S7已有一段時間,但始終沒看到廣汽傳奇公布任何實測數據,對自研智駕系統的穩定性感到擔憂。
在某汽車論壇,用戶“一朵蓮花”發帖稱,過去主要依賴供應商提供智駕方案的廣汽傳祺,現在突然改為全自研,感覺太倉促了。她表示:“自研當然是好事,但智駕不是一蹴而就的,傳祺向往S7搭載的自研智駕系統,真的經過足夠的測試了嗎?敢不敢公布真實的道路測試數據?”
類似的質疑聲音也出現在某購車APP的討論區,用戶“山高水遠”提問:“傳祺向往S7的自研智駕系統到底經過了多少真實道路測試?為什么不像比亞迪、華為那樣主動公布測試數據?”
面對這些用戶的疑問,廣汽傳祺是否能給出一個有力的回答?傳祺向往S7搭載的智駕系統,究竟是先進、成熟的解決方案,還是仍然處于試驗階段的過渡方案?
其實,消費者最關心的,不是“自研”還是“采購”,而是上路后是否安全、穩定、可靠。
傳祺向往S7搭載的自研智駕系統,面對復雜路況,傳感器能精準識別嗎?突發狀況能快速決策嗎?
比亞迪、華為、小鵬等,都已公開過智駕系統的實測數據和技術細節,以贏得市場信任。廣汽傳祺是否也會向消費者提供詳盡的官方測試報告,證明自研的智駕系統足夠可靠、穩定、安全?
2025年,智能化競爭已進入白熱化,傳祺向往S7的智駕到底是品牌沖高的突破口,還是自研智駕的“試驗田”?
市場會給出最終答案,廣汽傳祺,你準備好回應了嗎?
(小標題1):傳祺向往S7的智駕系統,用了多長時間自研?
近日,廣汽傳祺旗下中大型SUV傳祺向往S7正式開啟預售,搭載自研端到端高階智駕和AI智能座艙——這也被作為傳祺向往S7的重要賣點加以宣傳。
然而,公開資料顯示,廣汽過往的智駕方案主要依賴外部供應商,無論是埃安、昊鉑,還是傳祺,智駕方案大都由Momenta、安波福、禾多科技等第三方公司提供。
這種模式在業內較為常見,比如比亞迪、長安等企業在智能駕駛發展早期也采用了類似策略。
廣汽如今推出自研智駕系統并在傳祺向往S7量產上車,顯然是希望增強自身在智駕領域的技術掌控力,邁向更自主的方向。
據媒體報道,2024年4月,廣汽研究院的XLab團隊首次對外發布了一套無圖純視覺智能駕駛系統,計劃2026年量產。
然而,僅僅半年后,廣汽埃安就宣布與Momenta達成合作,目標是推動高階智駕的量產落地。
圖源:網絡
如今,一年不到的功夫,傳祺向往S7突然宣布搭載自研的智駕系統,并具備無圖端到端類人智駕能力。
圖源:傳祺官方公眾號
那么,從2024年4月首次提出“無圖純視覺”概念,到2025年傳祺向往S7直接量產上車,其自研智駕系統,究竟經歷了多長時間的研發?
對于這套智能駕駛系統,自研過程中到底使用了多少數據積累、算法訓練、場景適配和系統優化?廣汽能否披露相關數據,來證明其研發已經成熟?
尤其是在數據積累上,這是決定智駕駕駛系統是否足夠“聰明”的關鍵。
華為乾崑智駕依托全國多家合作車企,在問界、阿維塔等車型上積累了大量數據,不斷優化算法。
小鵬XNGP則依靠高頻OTA更新和真實車主的駕駛數據訓練模型,提升端到端自動駕駛的能力。
相比于已經在市場上行駛無數公里的比亞迪、華為、小鵬智駕系統,廣汽的智能駕駛車型數量有限,自研智駕系統如何在短時間內迅速補足數據量的差距?
其是否采用了特殊的仿真訓練系統?是否有更高效的數據閉環策略?
之所以強調數據,是因為基于此的算法,直接決定智駕系統的可靠性、穩定性和安全性。
(小標題2):傳祺向往S7的智駕系統,可靠性、穩定性和安全性如何?
智駕系統的可靠性是核心問題。自研的智駕系統,傳感器融合、數據處理、算法決策,是否能在實際路況中穩定運行,非同小可。
圖源:傳祺官方公眾號
面對突發情況,比如行人突然闖入、非標準道路標識、復雜路況干擾,傳祺向往S7是否能迅速識別并做出準確的決策?這些都關乎駕駛安全,但目前廣汽并未提供詳盡的測試數據。
可靠、穩定、安全是智能駕駛的核心底線,直接決定了市場對一款智駕系統的接受度。傳祺向往S7搭載的自研智駕,是否能夠在不同駕駛場景中保障用戶的安全?
譬如,車輛對復雜路況的適應能力。
智能駕駛系統不僅需要在理想道路環境下表現優秀,更要經受各種復雜場景的考驗。
例如,當遇到施工路段、狹窄道路、無明顯車道線的鄉村道路時,傳祺向往S7是否能夠準確識別道路邊界,避免錯誤決策?
如果系統無法識別異常路況,或者在極端情況下出現誤判,是否會觸發緊急制動或避險策略?
再如,決策邏輯是否足夠安全?
智駕的安全性不僅在于傳感器是否能“看清”環境,更關鍵的是,系統是否能“想明白”該如何決策。
當遭遇突發狀況,例如前方車輛急剎、非機動車突然變道,甚至意外障礙物出現時,廣汽的智駕系統是否會優先選擇最安全的應對措施?是否具備足夠的冗余設計,以防止系統誤判?
更重要的是,遇到極端場景時的處理能力。
傳祺向往S7搭載的自研智駕系統,是否能穩定應對光照不足、反光干擾、雨雪覆蓋交通標識等特殊情況?
此外,軟硬件故障的緊急應對機制。
傳祺向往S7的自研智駕系統,是否具備完善的安全機制,在系統故障時快速切換至人工駕駛?
如果出現硬件傳感器損壞、軟件計算異常,廣汽傳祺是否建立了完善的“冗余保護系統”,確保車輛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安全停車、保持駕駛員的可控性?
智能駕駛的發展,應始終以安全性為準繩。廣汽要贏得市場認可,需要以更透明的實測數據,來回答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傳祺向往S7的智駕,是否足夠可靠、穩定和安全?
這些問題,廣汽傳祺是否已經做好回答的準備?
(小標題3):競爭極其激烈,傳祺向往S7必須拿出足夠硬的智能駕駛水平
傳祺向往S7直接進入20萬級新能源SUV的激烈競爭區間,這個價格帶,早已是行業公認的紅海市場。其要想站穩腳跟,必須拿出足夠硬的產品力,尤其是智能駕駛水平。
同級競品的智駕系統已經過市場驗證,消費者的接受度也很高。
深藍S07搭載了華為乾崑智駕ADSSE系統,在高速上能實現自動上下匝道、自動變道等功能,城市道路上還能自動跟車、紅綠燈啟停,減輕了駕駛負擔。泊車輔助系統,則支持160多種泊車場景。
新款小鵬G6標配免費的圖靈AI智駕系統,采用純視覺感知方案,實現了車位到車位的全場景連續智能駕駛體驗。
同時,這一智駕系統還全面整合了小鵬自研的X-GPT大模型,并升級搭載高通驍龍SA8295P芯片,強化了交互體驗的推理能力。
圖源:網絡
問界M5 Ultra則搭載HUAWEI ADS 3.0系統,支持車位到車位全場景智駕,連超窄車位也能自動泊入。
而且,全系標配192線激光雷達+4D毫米波雷達,感知精度提升40%,可識別靜止物體高度,告別“幽靈剎車”。
同時,還支持AEB全向防碰撞、eAES自動緊急轉向,實現“邊剎邊避讓”,智駕安全性更進一步。
面對這樣一批強勁對手,傳祺向往S7搭載的自研智駕系統實力如何?如果傳祺向往S7的智駕表現不如競品,消費者會怎么想?市場會如何解讀廣汽的智能化能力?
如果傳祺向往S7的智駕系統能夠提供穩定表現,并通過持續OTA迭代優化,那么它仍有機會在市場競爭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智駕競爭,比拼的不是概念,而是體驗和信任。傳祺向往S7若要贏得市場認可,有必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真正讓自研智駕系統經得起市場檢驗。
其一,依托真實用戶數據,持續優化系統。通過車主反饋、遠程數據采集,形成快速改進閉環,讓智駕能力不斷進化。
其二,加快OTA升級節奏,讓智駕具備成長性。明確升級路線、提升更新頻率,確保每次OTA帶來可感知的優化,讓用戶買得不只是當前功能,更是未來的進化空間。
其三,主動公開測試數據,建立市場信任。透明的行駛里程、突發事件接管率、極端場景測試數據,是消費者判斷智駕成熟度的重要依據,廣汽傳祺若能主動披露,將大幅增強市場信心。
傳祺向往S7搭載的自研智駕系統,能否真正支撐廣汽傳祺品牌沖高?市場和用戶,將給出最終答案。
結語:
在智能化成為新能源市場競爭核心的當下,智駕的技術實力、可靠性和用戶體驗,已成為消費者決策的重要因素。
傳祺向往S7的智能駕駛系統,是自研智駕的一次重要嘗試,但它是否足夠成熟,能否經受住市場和用戶的考驗,仍有待時間驗證。
面對比亞迪、小鵬等強勁對手,廣汽傳祺唯有拿出真實自研數據、回應市場關切,才能真正給消費者以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