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寧德時代發起全球能源循環計劃
勇礪商業評論 | 03-26
21348
撰文 | 白麗
出品 | 勇礪商業評論 阿桶觀察
一個關于電動汽車的“八年之約”即將到期。
此前,工信部等相關部門牽頭,由乘用車制造商為電池等核心部件許下 “八年之約”——從2016年起,后者需承諾為用戶提供8年或12萬公里的質保。
如今,承諾“八年之約”的電動汽車陸續到期,已經度過6-8年生命周期的動力電池也陸續面臨“性能斷崖”,容量衰減、續航縮水、故障率上升,部分車輛已經無法通過年檢。大批車載動力電池開始面對“退役下崗”的日子。
與此同時,一場變革大幕已被悄然揭開。
摒棄“各自為政”,寧德踏上破局之旅
3月18日,荷蘭,阿姆斯特丹。
在這個美麗的“北方威尼斯”,寧德時代與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一起給彼此一個深深的擁抱。雙方宣布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發起全球能源循環計劃。
“對寧德時代而言,循環經濟不僅是責任,更是驅動創新的動力。”寧德時代循環經濟項目負責人宋丹表示,“每塊電池都應是能源循環的起點而非終點,這需要全球產業伙伴的協同創新。”
在這一天,寧德時代就此成為首個加入該基金會戰略合作網絡的新能源創新科技企業,同時,全球首個由中國企業發起的循環經濟公益項目正式建立。
在全球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大力推進可持續發展的大背景下,循環經濟成為必然趨勢,新能源產業的循環經濟發展尤為關鍵。而對于能源轉型和電動化的核心載體——電池產業而言,自身能否迅速升級,已然成為破局關鍵。
電池循環經濟理念的全球推廣存在諸多難點。最大的一個問題,是國內乃至國際市場,電池循環經濟領域的參與主體往往各自為政,缺乏有效的溝通與協作。
這需要新能源車廠家和電池廠家之間形成密切合作,甚至共同建立起一個良好的供應鏈體系,共同研發新的電池技術才能解決。
作為全球鋰電行業中唯一擁有“燈塔工廠”的企業,截至2024年底,寧德時代已擁有9座“碳中和工廠”。在此前提下,不斷優化生產工藝,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減少原材料的浪費和廢棄物的產生,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也將成為寧德時代將同行遠遠拋在身后的加速器。
在產業鏈上游,寧德時代將推動電池原材料供應商更加注重資源的可持續開采和供應,同時促進新型環保原材料的研發和應用。例如,促使鈷、鎳、鋰等關鍵金屬供應商采用更環保、高效的開采技術,減少對環境的破壞;鼓勵研發人員探索新型電池材料,降低對稀缺資源的依賴。
在產業鏈中游,寧德時代自身的示范效應將激勵更多電池生產企業加大在循環經濟方面的投入。一方面,推動企業改進生產工藝,提高電池生產過程中的資源利用效率,減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另一方面,引導企業積極布局電池回收與梯次利用業務,完善自身的循環經濟產業鏈。
在產業鏈下游,寧德時代將帶動新能源汽車企業、儲能系統運營商等用戶端更加重視電池的回收與再利用。
據中國電子節能技術協會電池回收利用委員會產業研究部預測,2025年,中國動力電池退役量將達到82萬噸,自2028年起,退役量將超過400萬噸,廢舊電池回收利用行業產值將超過2800億元。全球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市場潛力巨大,發展前景廣闊。
不過,目前國內動力電池回收比例僅僅為50%左右,相當一部分廢舊電池流轉進了難以被統計的小作坊或者一些不具備生產能力的“電池黃牛”手中。
而掌握著先進的電池回收技術的寧德時代,可以針對不同類型的電池,選擇最合適的回收方法。其建立的完善電池回收體系,通過與車企、電池租賃企業等廣泛合作,高效回收退役動力電池,并對其進行梯次利用和拆解回收。
推開門的寧德需要跨過三道坎
"日本人發明了鋰電池,韓國人把它做大,中國人把它做到世界第一。假如我們不是世界第一,我們沒有存在的價值。"曾毓群曾經這樣表示。
在筆者看來,“走出去”已經成為寧德時代下一步的必然動作。
與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成為戰略合作伙伴,發起全球能源循環計劃,只是該動作中的一個重要得分項。
世界級別的品牌、國際化的通路、全球水平的行業標準……都將是寧德時代已然開始抵達的目標。
作為與寧德時代最新牽手的合作者,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是一家總部位于英國的公益機構,由艾倫?麥克阿瑟女爵于2010年建立。數十年來,其一直致力于推廣循環經濟理念,積極聯動包括谷歌、飛利浦、可口可樂、雀巢、沃爾瑪在內的眾多全球知名企業、學術單位、政策制定者、研究機構參與到循環經濟轉型中,應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等一系列嚴峻挑戰。
而其擁有的行業背景和行業資源,恰恰是寧德時代可以走向海外市場的綠色通道。
寧德時代作為新能源行業的頭部企業,在電池技術研發、生產制造以及市場應用等方面早已成績斐然。其動力電池、儲能電池、消費類電池市占率分別連續多年排名全球第一,已然成為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系統提供商。
除了在研發、生產與制造等環節擁有推動鋰電池的循環經濟外,寧德時代也正在積極與產業下游終端企業攜手,通過電池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及推動碳減排的數字化工具,共同完成中國鋰電產業的循環經濟鏈條。
筆者注意到,在寧德時代與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聯手的前一天。3月17日,寧德時代創始人曾毓群剛剛與蔚來創始人李斌一起在福建寧德簽署了一份重要的戰略合作協議。
根據此協議,雙方將共同打造全球規模最大的換電服務網絡,以后不管是幾萬還是幾百萬的電動車,都可以無差別換電。從此,換電也將真正從“車企自營”邁向“行業共建”。
目前,蔚來已經在全國布局建立3000多座換電站,建成9縱9橫14大城市群高速換電網絡,布局近1000座高速公路換電站,連通全國超700個城市,實現全國主要城市間高速換電網絡建設。而寧德時代也宣布在2025年自建1000座巧克力換電站,與各方合作伙伴共建站點一萬個,更遠期的目標則是實現全國三萬個換電站。
寧德時代在國內新能源產業鏈中的地位,也由此再次提升,并為自己走向海外市場新增了一個背書。
除了上述市場因素,資本市場也是寧德時代迫切需要“走出去”的理由之一。
隨著國內新能源行業整體競爭的加劇,包括寧德時代在內的所有知名企業都將面臨營收壓力加大和產能利用率下降的局面,在此時此刻,想要將自身營收再次拉至高位,拓展海外業務,也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早在2024年12月27日,寧德時代便曾發布公告,公司擬申請在香港掛牌上市。在這條公告中,寧德時代給出的理由是“為進一步推進公司全球化戰略布局,打造國際化資本運作平臺,提高綜合競爭力”。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在中國A股5000多家上市公司中,寧德時代的總市值位居第十位,而在市值前十的公司中,寧德時代是唯一的民營企業。
根據SNE Research數據統計,2024年,寧德時代動力電池使用量全球市占率達37.9%,穩居榜首。2017-2024年,寧德時代動力電池使用量連續8年排名全球第一;在儲能領域,2024年,寧德時代儲能電池出貨量全球第一,市占率為36.5%,2021-2024年連續4年儲能電池出貨量排名全球第一。
加大國際市場布局,不單單是融資的問題,也不單單是搶人才、搶客戶的問題,更是全球化戰略布局的必然舉措,也是寧德時代下一步發展的重中之重。
行業領跑者首先要努力成為標準制定者。“標準”則是寧德時代走出國門的第三個理由。
2023年8月,新的《歐盟電池與廢電池法規》正式生效,并于2024年2月18日起實施。
新《歐盟電池法》的核心點可以用一句話概括為——“生產誰回收、誰進口誰回收。”
作為國內新能源汽車企業的重要市場,歐盟新條款對國內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企業都架設起不可小覷的行業壁壘,也都會對國內相對落后的電池回收體系和國內綠色產業鏈形成倒逼升級的作用。所有將歐盟市場作為目標的出口企業將面臨護照數據庫建設、護照管理系統維護及國際統一標準構建等挑戰。
作為先行者,寧德時代與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的攜手將打破這種局面,提前為國內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企業出海鋪路。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提供的數據,從2018年至今,國內已經有超過400家新能源車企宣告破產,涉及超16萬存量車主。這些車主的車早已經沒有了“質保”,他們如果想要更換電池,已經不是花錢就能解決的問題了。
而寧德時代在電池循環實踐方面成績突出,已建立了完善的電池回收體系,與車企等合作回收退役電池,梯次利用于儲能等領域,并通過自主研發技術實現拆解回收,高效從廢舊電池提取可再利用資源用于原生制造,憑定向循環技術實現自動化拆解與全組分回收,資源回收率領先。
“寧德時代在循環經濟領域積極布局,已經構建了一個完整的生態閉環,覆蓋了‘電池設計-生產-使用-梯次利用-回收與資源再生’的全過程。在電池循環利用的實踐上積累了豐富經驗。”寧德時代循環經濟項目負責人宋丹這樣表示。
據悉,寧德時代構建了覆蓋上下游的電池高效循環體系,落地了全球首個大規模鐵鋰電池回收項目,在國內建立240余個回收網點,報告期內廢舊電池綜合回收利用量達12.87萬噸,鋰鹽再生1.71萬噸,鎳、鈷、錳及鋰回收率高。
“全生命周期管理”也是寧德時代非常看重的運營理念之一。
通過“寧家服務平臺”,寧德時代為用戶提供動力電池維修、檢測、健康評估在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及時發現動力電池使用過程中的問題并進行修復,延長動力電池的使用壽命,同時為動力電池的梯次利用和回收提供數據支持,確保動力電池在整個生命周期內得到合理的管理和利用。
目前,寧德時代已與中國再生資源集團、上汽、哪吒、沃爾沃等簽署合作協議。通過整合各方資源,建立了廣泛的本土化回收渠道,確保廢舊電池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回收,提高了回收效率,降低了回收成本。
此前寧德時代與福特汽車和特斯拉的技術授權共同建廠合作,也是兩手妙棋。
動力電池只是行業版圖“冰山一角”
“可再生能源的廣泛采用和電動化趨勢的加速,為電池行業的循環經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寧德時代的參與,將成為推動電池循環經濟和更廣泛能源轉型的關鍵力量。”在前兩日剛剛結束的簽約儀式上,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合作網絡負責人喬·墨菲這樣評論道。
其實,動力電池還只是寧德時代三大業務板塊中的“冰山一角”,其他兩塊業務分別是儲能和“電動化+智能化”。
構建全球生態網絡,通過產業協同,共同完成鋰電產業循環經濟鏈條是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心中的一大遠景。
儲能業務為寧德時代開啟了第二增長曲線。從2022年開始,該業務便已成為寧德時代第二大收入來源。據財報顯示,2024上半年,寧德時代儲能電池銷量超40GWh,實現營業收入288.25億元,同比增長3%。儲能業務毛利率達到28.87%,同比提升7.55個百分點。
此前,曾毓群曾提出打造大型獨立能源系統——“零碳電網”的構想,“這一電網系統包括太陽能、風能、儲能以及電動汽車向電網送電系統,將足夠為一個大型數據中心甚至一座城市供電。”曾毓群預計過,開發和管理“零碳電網”的業務可能比供應電動汽車電池“大十倍”
為此,寧德時代設立六大“零碳戰略”專項計劃,其中包括“零碳”設計、“零碳”工廠、“零碳”供應、“零碳”制造、“零碳”電力和循環生態。
利用時代碳鏈數字化工具,寧德時代實現全產業鏈的碳排放數據監測和管理,促進上下游企業在節能減排方面的協同合作。從原材料采購、生產制造、產品使用到回收再利用的全過程,共同推動碳減排,實現綠色發展。
當時代的指針指向2025年,寧德時代在新型儲能領域的布局動作開始明顯加速。
2月25日,寧德時代與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展開戰略合作,雙方將在新能源材料、儲能技術研發創新及儲能設備采購、產業和項目協同開發等多個領域展開深度合作,共同推動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曾毓群提交了一份《關于進一步提升新型儲能市場化運用水平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提案》,主要聚焦新型儲能領域的市場化機制完善和安全性保障。
“隨著新能源強制配儲政策的結束,新型儲能產業將走向高質量發展。”他說。
在一個始終將創新為基因的品牌看來,每一步都將充滿驚奇。(文/白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