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汽本田P7正式下線,能否在新能源賽道上帶來轉機?
五號車論 | 03-27
21024
都說船大調頭難,新能源高速發展的這些年里,我們國內消費者在海外合資品牌上可以說完美見證了這句話,但當這些“大船”完成了“掉頭”后,能否在這條新賽道上贏得轉機?
隨著3月26日廣汽本田P7這款全新純電車型正式下線,其誕生的地方也成了業內與媒體們關注的重點,它就是廣汽本田開發區新能源工廠。
3月26日可能是無數人平凡的一天,但對于廣汽本田而言,確是非常具有紀念意義的一天,因為1999年3月26日,首臺本田雅閣在廣州黃埔工廠下線,從此在國內B級車市場一路高歌,市場與口碑雙贏,直到現在,我身邊還有朋友“盲買”雅閣的,靠的就是對歷代車型的信賴。
而26年后的今天,國內市場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雖然該買雅閣的那些人依舊會買,但傳統燃油車市場已經在新能源猛烈沖擊下,萎縮嚴重,而廣汽本田P7,就是肩負著與26年前那臺雅閣同樣的使命而來。
全新平臺,全新車型,全新的時代,可以說P7對于廣本而言,是一款戰略意義十足的產品,也是品牌寄予厚望的一款車,既是背水一戰,同時也要信心滿滿。
廣汽本田P7定位純電中型SUV,誕生于W架構,重點在安全性和智能化部分發力,比如白車身高強度鋼占比高達68%,其中熱成型鋼占比25%,所以其車身扭轉剛度高達4萬牛·米/度,達到了不少豪華車或高性能車的強度水平。
電控部分,P7搭載了寧德時代三元鋰電池,容量為90kWh,提供單電機兩驅和雙電機四驅版本,最長續航來到650公里,四驅車型百公里加速僅為4.6秒。
乍眼看,續航和動力數據都不算顛覆性,但不要忘了,相比追趕潮流的新勢力品牌,本田會在電控上有自己的理解,在固態電池沒出來前,續航650公里和700公里沒有本質區別。而加速方面,難道4.6秒破百還不夠普通人用?所以它主打一個均衡與務實,沒必要為了某幾項指標無意義地卷下去,從而犧牲比如說耐用度或體驗感。
在這臺P7身上,還有許多有意思的配置和亮點,這部分我們爭取以后拿到試駕車再細聊,看看產品力與同價位競品相比,處于什么水平。
聊完這款車對于品牌的意義,我們再來看看這個“投產即零碳”的工廠。
發布會上,本田中國本部本部長五十嵐雅行表示,該新能源工廠是本田在中國推進電動化的重要基地。我個人的理解,就是本田這只大船終于完成了掉頭,開始正式發力,而P7就是頭炮。
該工廠總投資35億元,年產能達12萬輛,沖著月銷1萬臺這個量來鋪墊的。不僅產品本身要智能,產線也要智能,才能降本增效,同時保證質量穩定,比如自動裝箱、焊接等環節都實現了100%自動化。
總體來看,新能源工廠落成典禮暨P7下線發布會就是廣汽本田對新能源行業的一次秀肌肉,相比一些新勢力的“虛晃一槍”,我相信作為日系當中注重技術和質量的品牌,廣汽本田肯定是做足了充分的準備,至于日后表現如何,我們盡管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