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難CEO上崗|汽車商業評論
汽車商業評論 | 04-02
20659
撰文 / 孟 為
設計 / 師 超
2025年4月1日清晨,伊萬·埃斯皮諾薩((Ivan Espinosa))仍如往常一樣,開著自己金屬灰色的左舵日產Fairlady Z跑車來到公司,但他的身份已經從過去的公司首席企劃官,轉變成了日本第三大車企——日產(Nissan)的首席執行官。
擺在他面前的,是一個已經千瘡百孔的公司。
為公司籌措活下去的資金、尋找新的商業合作伙伴、提振公司員工的士氣、重塑內部機制與流程、加速更新老舊過時的產品線、扭轉北美和中國兩大核心市場的頹勢、實現公司扭虧為盈、以及應對美國向進口汽車征收25%高額關稅的新挑戰。
埃斯皮諾薩戲言,大多數首席執行官在職業生涯中通常只應對一兩個重大危機,但他卻要 “同時應對四五個危機”。
現在,他必須從一個過去人們眼中對技術癡迷的汽車工程師,通過讀書(埃斯皮諾薩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自己正在讀《新CEO》一書)和處理一個個棘手的實際工作,來加速完成自己的角色轉型。
盡管作為天性樂觀的墨西哥人,埃斯皮諾薩正在積極應對這些挑戰,但留給他的時間并不多。
日產的自我變革
3月11日,埃斯皮諾薩在被任命成為日產下一任首席執行官后,他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公司正在對整個體系進行 “全面” 改革。
“在日產,當你在計分卡上看到綠色笑臉標志,就以為一切都沒問題。但實際情況是,那些綠色笑臉的地方才是你需要深入調查的。沒錯,問題往往就藏在那里。”
埃斯皮諾薩首先審視的是日產的內部問題。
他指出,過去日產在預測和完成銷量目標方面過于隨意,高管設定的宏偉目標與實際取得的成果之間存在差距,日產總是在一些市場高估自己。
為此,日產在新財年已經將全球銷量目標下調至340萬輛,與計劃開始時的490萬輛相比大幅下降。
第二個調整是積極地削減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
日產已經計劃在2027年3月31日前削減數十億美元成本,包括裁員9000人,并將全球產能削減20%。
第三個是將從研發到投產的時間從52個月縮短至最短30個月。
在前任首席執行官內田誠((Makoto Uchida))2020年提出日產“Nissan Next”企業轉型早期,日產曾在18個月內投放了12款新產品,給公司帶來了積極的單車收入提升。
但埃斯皮諾薩也表示,曾經作為公司的首席企劃官,他本可以更努力地推動車型的開發計劃,加快開發進程,但他和日產現在后悔并沒有這樣做。
現在他從首席企劃官,成為了首席執行官,更像是彌補自己的這一過失。
當然,他也清楚地意識到“改變像日產這樣的大公司并非易事。”
北美戰略優先
埃斯皮諾薩和日產將自己的未來鎖定在北美,計劃通過推出新產品和更新現有車型來吸引更多消費者,擴大市場份額 ;加大對美國市場的投入,計劃投資2億美元用于“集成客戶體驗”項目。
從2028財年起擴展客戶忠誠度計劃,考慮采用更個性化的客戶關系管理、更好的售后留存和獎勵積分等方式,增強客戶粘性,提高品牌忠誠度,進而促進銷量增長。
一方面,日產積極推進產品多元化與技術升級,另一方面,升級工廠與優化生產,將把在日本櫪木智能工廠開創的先進制造技術應用于美國工廠。
2025財年,美國和加拿大將成為首批投放全新一代日產聆風的市場,為消費者提供更先進的純電動車型。同時,日產奇駿插電混動版也將率先在北美市場發布,豐富奇駿車型的動力選擇。
2026財年,第四代日產奇駿將在北美市場量產,除了插電混動版,還將提供下一代e - power混動技術,使奇駿擁有包含內燃機、插電式混合動力和e - power混動在內的三款動力選擇,滿足不同消費者對動力的需求。
自2027財年末起,全新日產電動車計劃在美國密西西比州坎頓的日產工廠投產,這將是一款越野風格的SUV,為日產在電動SUV市場增添新的競爭力。
到2027年3月31日,日產和英菲尼迪品牌計劃推出7款車型,包括新車型和全車型變更。若將小改款車型計算在內,屆時約78%的產品線將得到更新 。
展望2030年,日產還將與三菱聯合開發下一代1噸皮卡,進一步豐富其在美國市場的產品陣容 。
日產首席績效官紀堯姆·卡地亞(Guillaume Cartier)表示:“美國市場對我們至關重要,我們希望在這里實現增長。產品是我們努力的核心。”
中國積極自救
而對于日產的另一個重要市場,日產選擇了借助東風日產推進本地化戰略實施自救。
2024年北京車展上,日產以全新品牌主張“盡興由NI”煥新啟航,繼續踐行“在中國、為中國”的承諾。東風日產攜4款新能源概念車首發亮相,發布全新新能源戰略。
同時,東風日產開創“GLOCAL(全球+本土)新模式”,以日產全球技術和制造品質為根基,整合中國本土新能源研發優勢,在產品研發、技術創新、供應鏈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全球與本土資源,提升產品競爭力。
東風日產曾表示,將在研發方面將投入超過100億元,主要聚焦于新能源車核心控制、動力總成和平臺技術三大主線,圍繞智能架構、核心軟件、AI大模型應用等關鍵領域展開,并圍繞技術研發與戰略轉型,擴大招募本地化研發技術人才,中長期目標是將開發團隊的人員規模提升到4000人以上。
最終,通過吸引優秀的本土及全球人才,組建一支多元化、高素質的研發團隊,實現以本土團隊、本土標準、本土生態賦能整車研發。
2025年3月,東風日產舉辦“NI 好——東風日產最家技術發布會”,宣布首款重磅車型 N7 定位中高級純電轎車,將于 4 月開啟預售發布會。
東風日產N7也是其“全球技術”+“中國速度”新模式下的首款產品。
從產品力上看,依托全新新能源天演架構是核心技術支撐,全球首個14合1智能電驅,、AI零壓云毯座椅專利眾多、全域智能防暈車技術、與Momenta合作的智駕大模型、云享座艙接入AI大模型等,都展現了相當的市場競爭力。
東風日產還計劃在 2026 年底前推出 5 款新能源車型,并積極與科技公司合作,投入資金和擴大研發團隊,以在新能源市場占據重要地位。
借助一些列符合本地化需求的新能源車型投放,東風日產計劃在2026年底前重回年銷量100萬輛陣營。
盡快找到續命錢
當然,對于新任首席執行官埃斯皮諾薩來說,他最為棘手的難題是為這些戰略投入找到日產的續命錢或合作可能。
在他上任的前一天,作為聯盟伙伴的雷諾給埃斯皮諾薩已經送上了一份厚禮。
3月31日,法國汽車制造商雷諾集團與日本汽車制造商日產汽車表示,雙方已同意進一步修訂長達20年的聯盟協議,降低彼此的交叉持股比例,旨在幫助日產重振業務。
此次修改條款包括將雙方最低交叉持股的要求從此前的15%降至10%,日產將終止此前承諾投資6億歐元到雷諾電動汽車業務Ampere,以及雷諾還宣布將收購日產在雙方印度合資公司中的多數股權。
同時,雷諾還確保Ampere仍將基于雷諾Twingo車型開發生產一款日產設計的電動車型,以及日產可以借助雷諾工廠在印度繼續生產其產品。
這無疑為捉襟見肘的日產帶來了資金的節約和實際的現金流。
當然,對于埃斯皮諾薩來說,這些資金還仍不充足,他仍然需要找到新的合作伙伴來支持日產長期的業務發展。
在談到對外的合作關系時,埃斯皮諾薩表示他持開放態度,包括日產與本田再次開啟談判。
他說,“與其他公司的互動是日產內部變革的催化劑。這有助于我們發現很多改進的方法。”
不過他也意識到,與傳統汽車制造商合作,只能在規模、動力系統技術和電池投資方面可能會產生一些協同效應,但在開發未來智能汽車的方向和領域上,傳統汽車制造商并不具備某些特點和能力。
對于埃斯皮諾薩而言,這將是極具挑戰性的開端。
或許,他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不再能夠開著他的灰色日產跑車去上班,享受在日本山間充滿活力的摩托車之旅,在喜歡的海灘享受愜意的假期時光。
一切都已萬分緊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