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端下載

          logo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資訊詳情

          受害者不“背鍋”! 從小米SU7事故背后說起

          新車部落 | 04-03

          19040

          當“科技”逐漸被過分“網紅”化炒作,留下來的到底會是什么?

          或許隨著3月29日晚,德上高速安徽樅陽段一輛小米SU7的撞毀燃燒,車中三個年輕的生命隨之香消玉殞,這一問題似乎也有了答案。

          不管是不斷制造熱搜話題的小米品牌,還是晉升“頂流”賽道的小米董事長雷軍,近年來都借著自媒體火遍全網,每一款新品都被炒的火熱。流量狂歡的背后,不論是起家的手機還是新晉熱銷單品的汽車,似乎人們已經不再關注“產品”本身,反而成為流量的看客。

          被“潑天的富貴”擊中,難免會迷失自我,進入自我欣賞、難容質疑的循環里。就拿風頭正勁的小米SU7來說,其一直主打的智駕系統,恰恰成為了此次車毀人亡事件的重要因素之一。

          當然,我們不是拒絕科技的進步,全盤否定智駕給汽車工業帶來的革新,只是希望全行業、全社會更加務實、更加客觀,將“造人設”的熱情和精力,真正投入到“造產品”上,把技術革新建立在安全可靠的基礎上,踏踏實實的用品質贏得“流量”。

          回到這次引發熱議的車禍事故,跟隨時間線一起看看小米SU7的智駕系統是如何工作的:

          根據小米汽車發布的官方信息,

          3月29日 22:27:17 NOA激活,車速116km/h

          3月29日 22:28:17 輕度分心報警

          3月29日 22:36:48  NOA發出脫手預警提示“請手握方向盤”

          3月29日 22:44:24  NOA發出風險提示“請注意前方有障礙”,發出減速請求,并開始減速

          3月29日 22:44:25 NOA被接管,進入人駕狀態,方向盤往左轉角22.0625度,制動踏板開度31%

          3月29日 22:44:26 方向盤往右轉角1.0625度,制動踏板開度38%

          3月29日 22:44:26-28之間 車輛與水泥護欄發生碰撞

          3月29日 22:44:28 車端Ecall觸發

          3月29日 22:44:39 車端Ecall接通,確認事故發生,并報警、呼叫120急救服務

          3月29日 22:45:06 與車主取得聯系,確認非車主駕駛

          3月29日 22:47:15 調配120成功

          3月29日 約23時許 120抵達現場

          總結提煉一下,就是事故發生前車輛處于NOA智能輔助駕駛狀態,以116km/h時速持續行駛。事發路段因施工修繕,用路障封閉自車道、改道至逆向車道。車輛檢測出障礙物后發出提醒并開始減速。隨后駕駛員接管車輛進入人駕狀態,持續減速并操控車輛轉向,隨后車輛與隔離帶水泥樁發生碰撞,碰撞前系統最后可以確認的時速約為97km/h。

          最關鍵的是,這臺小米SU7在高速NOA(領航輔助駕駛)狀態下,從提示前方有障礙到車輛發生碰撞的間隔時間僅有2秒,這短短的2秒鐘,別說對于一個駕齡尚淺的年輕女孩,即便是對于經驗豐富的老司機,足夠及時反應并采取合理措施應對嗎?

          這時候,有一種聲音說“但凡開車久的,都知道不能信智駕,還得靠自己的經驗”。沒錯,就如同事故中失去生命的開車女孩母親所說,女兒多次告訴她智駕“方便、安全”,她曾告誡女兒,現在技術不完善,不能盲目相信,自己開才放心,“我說她以后一定會后悔;她還反駁我,說有各種(證明安全)的依據”。

          所謂的依據,就是小米乃至眾多品牌不斷通過媒體、廣告、平臺等力推的“全民智駕”風潮,以及“電池比油箱更安全”的說辭。實際上,自智能電動汽車興起以來,已屢次有電動車自燃、智能駕駛系統失效等事故發生,特別是隨著車輛開發和驗證周期被持續縮短,加上“軟件定義汽車”等觀點的流行,智能電動汽車整體上處于行業標準缺失的狀態,“野蠻發展”“營銷失控”已經逐漸成為行業內公認的發展秘訣。

          除了智駕系統被詬病、車門鎖閉無法打開外,碰撞后電池起火導致車輛完全被燒毀,也基本直接斷送了車內乘員最后一絲生還的機會。從小米對SU7電池安全性的宣傳上看,“通過了全球最嚴苛的熱失效安全標準……確保了極高的安全性……5分鐘內無明火……達到ASIL-D的行業最高功能安全等級標準……首創了電芯倒置技術,在極端情況下能夠快速向下釋放能量,最大程度保證乘員艙的安全”。

          但是在實際中,不同版本、不同價位的SU7,配置卻并不相同,此次發生事故的小米SU7標準版本車型就并沒有配備電芯倒置技術,而且客服反饋其電池也是由弗迪刀片電池或寧德時代電池混裝的,隨機安裝。

          因此不論是“智駕安全”還是“電池安全”,宣傳和實踐都是有出入的,但這些對于年輕人而言,并沒有能夠引起足夠的重視,讓“科技服務于人”變成了“人完全依賴科技”,這種錯誤的導向,與這些車企脫不了干系。

          雖然雷軍“勇敢”的站出來發聲會“不會回避,負責到底”,但三個年輕的生命卻永遠無法重新回歸。希望這次的不幸事件能夠給小米和更多企業敲響警鐘,不要被銷量、流量蒙蔽雙眼,真正去關注最核心的東西。

          記住,科技要“以人為本”,而非“以人設為本”。

          水滴汽車公眾號
          掃碼關注,獲取更多汽車資訊
          水滴汽車
          掃碼下載水滴汽車APP

          熱門評論(0)

          加載更多

          熱門車系資訊

          更多 >

          D7 DMH

          12.58-14.58萬元

          雅閣

          17.98-25.98萬元

          奧迪 e-tron

          54.68-64.88萬元

          杰德

          12.99-18.38萬元

          思域

          11.99-16.99萬元

          1. 北京水滴交互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水滴汽車 京ICP備17030485號-2 京公網備 1101010200363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