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關稅戰難撼中國車市,發力小微電車與插混燃油車
瞰尚車 | 04-08
19010
近日,美國對多國加征關稅的舉動引發全球震動,國際貿易格局面臨深度調整。在此復雜形勢下,中國汽車產業卻展現出獨特的抗沖擊能力與發展潛力。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國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達438468億元,較上年增長5.0%。其中,出口美國的商品價值占比14.7%,僅次于東盟的16.4%。但中國汽車出口美國的情況卻大不相同。2024年,中國汽車出口美國僅11.6萬臺,在中國汽車總體出口數量中占比僅1.81%。這一極低占比表明,美國加征關稅對中國汽車出口影響極小,對國內車市的沖擊也有待關稅落地及相關對沖政策實施后才能明確。
長期以來,中國汽車出口以合資企業為主,產業結構導致出口區域受限,在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市場份額較低。與中國摩托車對美、加15%的出口比例以及對歐盟較高的出口比例相比,反差明顯。
盡管中國汽車在全球市場份額僅約35%,自主品牌份額不足28%,但這也意味著巨大的發展空間。從今年1-2月世界汽車銷量初步統計來看,中國自主品牌在北美洲、東南亞、南半球以及歐洲(剔除俄羅斯)等地份額均有較大提升空間。這些地區用車環境復雜、購買力多樣,對多元化汽車產品需求強烈,中國自主品牌有望憑借性價比優勢拓展市場。
同時,內需與出口市場均對小微型電動車和燃油車插混化需求迫切。中國消費者汽車消費層次偏高,市場上中大型產品居多,但國際上許多地區街道狹窄,消費者偏好小車,上汽木蘭等小型車在海外銷售良好就是例證。隨著中國家庭人口結構變化,兩人戶增加,家庭增購需求上升,國內也需鼓勵小微型電動車發展,以滿足多樣化出行需求。
在“一帶一路”倡議穩步推進的背景下,沿線地區汽車需求強勁。中國燃油車尤其是插混車型,憑借節油、智能座艙體驗良好等優勢,有望在這些市場實現對純燃油車的替代,潛力巨大。在全球南方國家市場,低價燃油二手車需求旺盛,中國插混車型可憑借技術亮點,以適中價格、超低油耗和智能體驗,在與燃油車競爭中實現降維打擊。
綜上所述,美國關稅戰雖給全球經濟帶來不確定性,但中國汽車產業憑借自身產業結構和產品優勢,受沖擊小且國際化發展空間廣闊。通過深化與“一帶一路”和全球南方國家市場合作,大力發展小微型電動車和燃油車插混化產品,中國汽車產業有望在全球市場實現更大突破,為世界消費者帶來更多優質、節能、智能的出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