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報道】聚勢謀新,共繪商用車產業新圖景
汽車縱橫全媒體 | 04-10
19993
汽車縱橫全媒體2天前
我要分享
當前,全球汽車產業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新四化產業技術的不斷演進下,我國商用車產業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也面臨嚴峻的挑戰。
商用車產業正站在轉型的十字路口,一邊是能源結構轉型的陣痛、國際市場競爭加劇的壓力,另一邊則是智能化與綠色化浪潮催生的新賽道、新需求。在3月26日—28日舉行,以“開辟新賽道 匯聚新動能 發展商用車產業新質生產力”為主題的2025商用車產業發展會議上,來自政、產、學、研、用等各界的行業領導與專家學者,直面產業變革的難點和痛點,圍繞商用車的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國際化等新方向,以及市場、政策和供應鏈等議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與交流。
3月27日上午,在開幕式暨主旨會議上,與會嘉賓普遍認為,商用車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唯有以技術創新驅動,加速向新能源與智能化的方向轉型,方能進一步提升商用車產業的核心競爭力,開拓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
頂層擘畫:
錨定新賽道,培育產業增長極
當下,商用車產業的轉型升級已非“選擇題”,而是關乎未來的“必答題”。面對全球產業鏈重構、雙碳目標倒逼以及用戶場景化需求升級的三重考驗,行業亟需以系統性思維破局——既要立足當下破解成本與效率的困局,更要立足頂層設計,錨定新賽道,積極培育產業的新增長極。
開幕式上,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黨組副書記、副部長蘇波,十堰市委書記黃劍雄發表講話,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李克強通過視頻發言,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宋志明,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張祖同和十堰市委副書記、市長王永輝致辭,華工科技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馬新強、克諾爾亞太區(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會主席徐保平作交流發言。會議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總工程師葉盛基主持。
十堰市委書記黃劍雄
“當前,全球汽車產業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新四化產業技術的不斷演進下,我國商用車產業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也面臨嚴峻的挑戰?!碧K波提出了三點建議:首先,堅持創新驅動,加快轉型升級。例如加快出臺相關政策,推動“車電分離”模式的創新,通過試點示范,引導新能源重卡穩健發展,以及突破新一代電池及電機、電控等核心技術的瓶頸等;其次,堅持綠色發展,推動節能減排。商用車電動化產業政策應以節能減排為目標,以市場選擇為導向,不應過度區分技術路線,要推動充換電技術路線共同發展;再次,堅持開放合作,實現共贏發展。加強與國際組織、國外政府的協調,推動國際標準的制定和國家標準的互認,支持鼓勵整車系統、零部件企業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不斷提升國際化經營能力,推動中國商用車品牌走向世界。
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黨組副書記、副部長蘇波
近年來,商用車智能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且比乘用車擁有更強烈的緊迫性和必要性。對此,李克強指出,未來商用車企業不僅是制造商,更是物流效率的賦能者。商用車智能化與新能源化不是簡單的技術疊加,唯有以系統思維打破邊界,以開放協作凝聚合力,方能在這場變革中實現從“追趕者”到“引領者”的跨越。他認為,商用車在智能化領域需聚焦三大攻堅任務。第一,突破“卡脖子”技術。考慮設立專項攻關聯盟,建立“研發-測試-量產”閉環體系,車企可聯合芯片企業優先開發商用車專用的計算平臺;第二,構建“中國標準”智能駕駛技術體系。可參考相關城市自動駕駛示范區經驗,制定“車-路-云”數據接口國家標準;第三,筑牢安全冗余防線。商用車載重大、制動距離長,需構建“感知-決策-執行”多重冗余。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李克強
產業的發展離不開行業機構的引導與支持,付炳鋒和宋志明分別站在汽車行業和機械工業的角度,為商用車的下一步發展建言獻策。付炳鋒直言,電動化、智能化轉型對百年汽車工業來說是個巨大的工程,電動重卡在近幾年的發展過程中,雖然經過了持續的探索和發展,但是仍然存在首購成本高、回收體系難以閉環和上險難、保費高等問題,仍需不斷探索新的商業模式和生態建設方案,以保證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同時,海外發展已經成為商用車企業經營很重要的一個領域,行業和企業都應從產品輸出向體系共建進行轉型,共同聯手協同發展,形成互利共惠的競合模式,從而提升中國商用車品牌綜合國際競爭力。宋志明則強調,在新形勢下,傳統的發展方式已經難以為繼,需要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融合創新,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議行業當前重點關注三大發展問題,包括解決市場內卷、構建產業新生態和持續開展技術創新。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宋志明
在商用車實現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和國際化的過程中,整車企業和零部件企業都是轉型升級的主要力量。張祖同表示,商用車行業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2024年電動化、國際化、智能化、服務化趨勢愈發明顯,新能源整體滲透率超過15%,商用車的出口占銷售總量已經超過23%,智能化商用車還在高速公路、物流園區、港口等場景實現了商業化應用。面對這些發展趨勢,東風汽車將以“三個躍遷、一個向新”為奮斗目標,持續秉持“創新驅動,科技發展”的理念,不斷提升產品品質和技術水平,為客戶提供更優質、更高效的商用車產品和服務。
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張祖同
站在產業鏈的上游,馬新強再度強調了供應鏈安全對于商用車發展的重要性。“打造安全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不僅是整車企業穩健運營的基石,是地方政府推動產業升級,保障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抓手,更是零部件制造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馬新強提出,加快構建和布局新型供應鏈已成為全行業和各地政府共同關注的重點。徐保平則談到了進一步加強整零合作的必要性。他表示,克諾爾集團將繼續加大在中國的投資,深化與中國商用車企業和行業協會的合作,未來克諾爾在中國的發展將繼續圍繞“全球視野、中國根基”雙輪驅動,做中國車企出海的護航者、產業鏈低碳轉型的領導者以及商用車安全技術的筑基者,共筑中國商用車的智慧新未來。
華工科技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馬新強
克諾爾亞太區(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會主席徐保平
破局而立:
新浪潮下的技術攻堅與生態重構
當新能源轉型的技術瓶頸亟待突破,如何以技術攻堅打破發展僵局?如何借生態協作重構產業價值?來自更多商用車產業鏈的企業高管以及行業專家給出了答案——從單點創新走向系統變革,從零和競爭轉向開放協同,唯有攜手同行,才能迎來商用車產業更美好的明天。
“雙碳目標的引領下,新能源與智能化技術蓬勃發展,商用車行業正迎來一場深刻的變革,也蘊含著前所未有的機遇?!闭缈得魉?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全球副總裁、發動機事業部中國區總經理汪開軍在演講中所說,中國汽車產業在過往幾十年中,不管是技術創新還是市場規模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不僅在國內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而且在全球市場中也嶄露頭角。站在入華50周年的里程碑上,康明斯將繼續加大在華投入。日前,康明斯正式發布了《零碳目標》下在華的50個重點項目,涵蓋傳統能源的創新升級、轉型技術的重大突破、數字化技術以及新能源的全面布局。
康明斯(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全球副總裁、發動機事業部中國區總經理汪開軍
身為整車企業代表,一汽解放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于長信和重慶長安凱程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蘭祥文就智能商用車的相關話題進行了分享。于長信談道,由于目前智能駕駛技術存在單車智能與車路云協同智能兩條路線,單車智能在開放道路已實現從輔助駕駛向自動駕駛進化,同時中國已建成全球最大的車路協同路網。因此,在兩條技術路線并行突破、互補共生的形勢下,一汽解放堅持“單車智能筑基,協同智能破界”的技術路線。蘭祥文提到了“科技平權”重要性,并表示當前電動化和高階智駕大規模應用,智能貨艙、駕艙勢必成為商用車行業的“新戰場”,但在智慧化進程中,智能貨艙、駕艙的發展面臨諸多挑戰,如智駕級別與購車價格的沖突,AI進化與個體隱私的博弈等,因此亟需全行業共同思考,如何通過“科技平權”普惠至廣大物流行業的從業者,讓遙不可及變成觸手可及。
一汽解放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于長信
重慶長安凱程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蘭祥文
近段時間以來,商用車電動化在政策驅動中迎來風口,但續航焦慮與電池成本仍是掣肘,零部件供應商通過核心技術突破與規?;当菊蔀槠凭株P鍵。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數字能源全球充電業務總裁劉大偉斷言,在商用車產業加速向低碳化、電動化過渡進程,新能源重卡擁有廣闊發展前景,預計未來五年在滲透率將迎來爆發式增長。為此,超充技術路線有望為商用車電動化提質增效。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數字能源全球充電業務總裁劉大偉
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商用事業部總工蔣于偉同樣看好新能源商用車的發展趨勢。他分享了一組數據:自2018年以來,國內新能源商用車電動化率從5%提升到20%,已跨越拐點迎來高速增長期。他預計,到2025年,國內新能源商用車的銷量將達到110萬輛,電動化率為29%,到2030年,電動化率將超過70%。為此,寧德時代將以“兜好底、算好賬、布好局”的“三好”電池解決方案,共同為產業鏈的可持續和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商用事業部總工蔣于偉
一直以來,行業機構和研究院所都是商用車產業健康發展不可缺少的“基礎設施”。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李邵華在詳細闡釋了當前商用車的市場表現、面臨的政策法規,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和競爭格局后,提出了五點中肯的建議:第一,深化技術創新,加速電動化與智能化融合,突破智能網聯核心技術;第二,構建產業生態,強化全生命周期服務能力,推動產業鏈協同創新;第三,響應政策導向,把握市場機遇,利用政策紅利窗口期;第四,拓展國際化布局,聚焦本地化運營,協同共進形成海外發展合力;第五,擁抱AI,培育新質生產力,引領行業變革,加速數字化轉型,提前布局未來產業生態。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李邵華
歐洲汽車工業協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張碩在談到歐洲商用車發展現狀時表示,盡管商用車電動化的進程遇到了一定困難,但歐盟商用車發展的電動化趨勢沒有變,只是在做法上采取了一些比較務實靈活性的措施。張碩強調,中國是歐洲汽車工業重要的合作伙伴,呼吁中歐雙方應通過協商的方式盡快解決現在的問題。歐洲汽車工業協會將進一步發揮橋梁作用促進行業交流,促進中外法規的協調,呼吁各國政府在汽車領域開展對話與合作。
歐洲汽車工業協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張碩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副處長、商用車市場研究負責人謝國平重點講述了商用車智電化特征及路徑與乘用車存在的六大差異,例如智電化的政策考量角度、乘商新能源滲透潛力和新能源技術路線不同,補電模式差異明顯,且對商業模式依賴度和智能化的重心也不盡相同。例如,乘用車的智能化配置非常多,重心在于給消費者舒適、安全、便利、娛樂、科技等體驗,但商用車的智能化必須緊緊圍繞安全、省人、省力和省油,只有這些配置和技術才會被用戶認可,而被認可的技術就會在商用車市場做到快速滲透。當然,謝國平指出,乘用車領域奠定的良好產業基礎也將賦能商用車的智電化快速跟進。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副處長、商用車市場研究負責人謝國平
圍繞“中國商用車數智化轉型戰略路徑及對策”,天津大學中國汽車戰略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焱提出,汽車新六化戰略包括數字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低碳化和輕量化,對于商用車企業來說,數智化轉型要做好認知轉型(做正確的事)、行動轉型(正確地做事)、能力轉型(組織數智核心競爭力)。
天津大學中國汽車戰略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焱
創新突圍:
解碼產業轉型多元化路徑
在汽車新科技勢不可擋的發展浪潮下,如何把握機遇并加快實現轉型升級,是商用車行業破除市場困境的關鍵,亟需以產業協同和技術創新實現破局。為更好地為行業發展提供戰略和路徑的指引,本次會議開幕式上首次預發布了《中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化發展研究報告(2025)》(以下簡稱《報告》),同時集中展示了2025中國商用車創新技術成果,并舉行了十堰汽車產業招商項目簽約儀式,以報告作為引導,成果作為參考,加快資源整合,試圖解碼商用車產業轉型的多元化路徑,并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助力。
據葉盛基介紹,《報告》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聯合整車和氫燃料電池系統及部件、“制儲運加”上下游企業、研究院所和大學及行業服務機構,組織數十名專家團隊共同編寫,是一部系統完整論述中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化發展現狀及趨勢的權威性報告。全書由總報告和12篇專題篇兩部分組成,共計1+12篇報告,梳理并總結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化發展情況,覆蓋氫燃料電池汽車、系統和部件產品,以及制、儲、運、加等產業鏈上下游各環節,以問題和挑戰為導向,探討解決方案和對策、關鍵路徑與發展趨勢,提出一系列措施和建議,為各級政府部門、產業鏈企業、投資機構和各單位,提供決策參考依據,值得全行業共同關注與期待。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總工程師葉盛基
應行業的訴求和發展需要,2025中國商用車創新技術成果在本次會議上正式發布。據葉盛基介紹,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組織開展的2025中國商用車創新技術成果推薦活動,主要聚焦商用車新能源技術、智能駕駛技術、網聯化技術、燃料電池發動機等,最終共有30項創新技術成果脫穎而出,充分展示了我國商用車產業鏈目前取得的創新成果和技術進步。
十堰因車而建、因車而興,是我國民族汽車工業的搖籃,汽車產業鏈完整,產業集群程度高。王永輝在發表歡迎致辭時指出,2024年十堰中、重卡車市占率達12.7%、全國地級市第一,8類專用車市占率、20種零部件銷量全國第一,電池正極材料、磷酸鐵鋰出貨量也居全國前列。同時,十堰還成功下線了國內首款純電動重型礦卡,并攜手東風、中信科、中國移動穩步推進“車路云一體化”建設,智能網聯公交、無人清掃車、無人物流配送車實現常態化運營。王永輝表示,十堰將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為商用車企業的發展提供平臺、搭建服務。會議開幕式還舉行了十堰汽車產業招商項目簽約儀式,共有38個重點合作項目在現場集中簽約,投資總額達到173.85億元。
十堰市委副書記、市長王永輝
作為國內商用車行業開放、高端、權威的交流與溝通平臺,商用車產業發展會議已經連續成功舉辦兩屆,持續集聚我國商用車行業政府主管部門領導、國內外企業領袖、產業鏈上下游精英、用戶和市場專家、資深學者、專業媒體等各方人士,攜手推進商用車行業高質量發展,推動了一系列有利行業發展政策的落地實施,凝聚各方力量形成了多項智慧成果,得到了政產學研用各界的一致好評和高度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