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藍谷頻繁換帥,張國富任董事長,高管迭代已成常態?
汽車網評 | 04-15
24698
近日,北汽藍谷完成工商變更,代康偉卸任董事長,張國富接任并兼任法定代表人。這是北汽藍谷五年內的第五次換帥,也是其自2018年上市以來第八次高層人事“地震”。這家曾連續七年蟬聯中國純電銷冠的老牌車企,如今卻靠著頻繁換帥來止損,其背后到底暗藏哪些問題?
換帥背后的心酸:轉型艱難與業績壓力
北汽藍谷的高層變動十分頻繁,過去7年里,董事長換了6任,總經理換了7任。代康偉任期不到一年,最短的甚至只有4個月。這種頻繁變動帶來許多問題。
首先是戰略執行這塊會發生斷層,畢竟不同領導都有著不同的管理風格和戰略方向。如代康偉推技術升級,但還沒在技術上形成優勢,就被新的營銷導向策略所取代,這便讓品牌發展很不穩定。
其次,業績壓力也是換帥的重要因素。北汽藍谷這幾年不景氣,近五年累計虧損快300億元,2024年就虧了69.5億元,資產負債高達92.31%。資本市場對它的耐心也越來越少,集團支持似乎快到極限,所以只能通過換帥來緩解壓力。
銷量增長竟成假象?
2024年,北汽藍谷銷量有所增長,達到11.38萬輛。但和其他車企相比起來,這樣的成績顯得不夠看了。比亞迪單月銷量就超過北汽藍谷全年,連后來居上的小米汽車,其第一年交付量也達13.69萬輛。
另外,北汽藍谷早期依賴網約車市場沖銷量,導致品牌缺乏溢價能力,想轉型面向普通消費者,重新獲得認可顯得格外困難。
和華為合作的享界S9雖曾連續6個月穩居細分市場銷量榜首,但當華為朋友圈越交越廣時,尤其是寶馬、奧迪等加入華為陣營后,北汽藍谷的獨特性也將被削弱。
資本輸血與戰略搖擺,千億目標能實現嗎
北汽藍谷的生存高度離不開外部輸血,如2024年通過增資擴股獲101.5億元,但資金多于填補虧損,并非投入技術沉淀。所以,其“三年躍升計劃”(2027年銷量60萬輛、市值破千億)面臨多重挑戰。
其次,自研投入不足,研發費用占比低于行業均值,這也讓轉型道路越走越慢。
產品矩陣較為單薄,但其中低端車型缺乏爆款;而規劃的增程版、SUV等新品尚未形成合力。另外,國企決策鏈條長、試錯成本高,與造車新勢力的靈活形成反差。
汽車網評:
北汽藍谷頻繁換帥,也看出其在新能源賽道上的強烈求生欲。北汽藍谷的困境反映出傳統車企轉型時普遍遇到的問題,如體制不靈活、資源分配不合理、不了解用戶需求等。不過,北汽藍谷的未來仍充滿不確定性,成敗在此一舉,北汽藍谷走的每一步都相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