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爆款的密碼在哪里?爭取新客戶,擁抱老車主
車域無疆 | 04-18
12169
作為一個以新勢力身份入局的全新車企,零跑的發展速度出乎了不少人的意料。品牌旗下的第一個爆款產品——C11,迄今為止已經賣出了超過20萬臺。而最新上市的B10,更是創造出了48小時內刷出超3.1萬臺訂單的戰績,成為了10萬元純電SUV中的現象級產品。能取得這樣的成績,零跑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在疆哥看來,除了“半價理想”的品價比標簽之外,更深層的原因,或許在于零跑作為一個新勢力,對于“長期主義”的重視——既用“價廉物美”吸引新用戶,又以新勢力特有的優勢來留住老用戶。
要知道,零跑在B10上市之際,同步推出了包括給老車主的智駕權益包退費、承諾老用戶的OTA計劃等一系列政策。這些舉措,都在劍指一個汽車行業里的“老大難”問題——老用戶的權益。
傳統車企的“沉默成本”:為何不愿為老用戶買單?
在汽車行業,老用戶的權益,長期處于一個尷尬的地位。根據一些第三方投訴平臺的數據,2023年“車企OTA承諾未兌現”的投訴量同比增長200%,部分品牌甚至因硬件限制直接宣告老車型“斷更”。傳統車企對此的態度普遍是“裝聾作啞”,這里有著很多深層次的原因。
在技術上,傳統車企產品的電子電氣架構,多為分布式設計,各功能模塊由不同供應商提供,升級時需協調多方資源。很多時候,同一車型、甚至同一配置的不同批次產品,都有可能出現硬件或者軟件上的差異。這使得老車型在軟件升級、功能與新車型同步方面,天生就存在難以逾越的鴻溝。譬如一些傳統車企的車型,因為車機芯片的性能不足,無法支持新功能,最終只能放棄OTA計劃。
而在銷售模式上,傳統車企的盈利模式依賴新車銷售,尤其是經銷商體系,將車批發給經銷商之后,對于車廠來說銷售過程就已經完成,這種“一錘子買賣”的方式,與老用戶的聯系非常弱;而且為老車型開發新功能,也需要投入研發、測試、合規等成本,但對于車廠來說,因為經銷商體系的存在,這種舉措不能帶來直接帶來新車銷量。因此,傳統車企更傾向于將資源投向新車型。
無論是客觀條件還是主觀意向,都將傳統車企導向了重視新車主、忽視老車主的方向。
新勢力的破局之道:零跑如何“啃硬骨頭”?
相比之下,像零跑這樣的新勢力,在經營方式、技術架構乃至經營理念上,就與傳統車企不同,“軟件定義汽車”的思想貫徹得更加深刻,更加依賴于軟件服務來吸引用戶。
在技術上,作為一個帶有安防設備研發背景的車企,零跑以智能化為核心競爭力,很早就開始普及自研的中央集成式電子電器架構,控制器集成度更高,軟硬件升級的難度顯著降低;在銷售模式上,新勢力依賴直營更多,能夠直面用戶反饋的各種意見和問題。
因此,像零跑這樣的新勢力車企,更有意愿、也更有能力加強與用戶之間的連接。它們“粘”住老車主最重要的手段,是通過OTA和權益綁定等方式回饋老車主:
1、退費與升級:用真金白銀兌現承諾
零跑B10宣布高速NAP功能免費后,立即啟動對已付費購買高速智能領航輔助(NAP)功能的21-23款車主全額退費,未購買的用戶則通過OTA免費升級該功能。這一決策看似損失短期收益,實則規避了更大的品牌信任危機。這些舉措有效避免了傳統車企常見的“新車降價、老車維權”矛盾,進而提升老車主的用戶滿意度。
2、OTA的“底線思維”:即便困難,也要盡力
對于21-23款C11/C01車型,零跑在硬件性能有限的情況下,仍計劃通過OTA推送紅綠燈讀秒、直線召喚等功能。這種“能上盡上”的態度,與傳統車企“一刀切”的放棄形成鮮明對比。背后的底氣,源于自研架構的靈活性——例如,B10的LEAP 3.5平臺通訊響應速度較前代提升3倍,能耗降低25%,為老車型升級預留了冗余。
3、權益設計的長期性:從“小白鼠”到“共創者”
零跑對首批用戶的重視不僅體現在功能升級,更通過終身質保、免費充電樁、高額置換補貼等長期權益留住用戶。零跑B10上市時,同步為首任車主提供電池、電驅、電控、整車四項終身質保,并承諾軟件功能終身免費升級,本質上是在用服務換口碑,進而推動“老帶新”的轉化。
這種策略從賬面上看,短期內的確攤薄了新車銷售的利潤,對于廠商來說是一種“放血”。但是長期來看,這樣的舉措能夠很好地提升用戶忠誠度,對于品牌長期的發展毫無疑問是正面的。以2024年為例,零跑的老用戶復購率超過了30%。這樣的成果,顯然是這種策略帶來的“滾雪球”般的效果。
總結
零跑B10的案例揭示了一個趨勢:在智能電動車時代,產品競爭已從硬件參數延伸到全生命周期服務。傳統車企若繼續忽視老用戶權益,將面臨口碑崩塌和用戶流失的雙重風險;而新勢力通過技術自研和用戶運營,正在構建更穩固的競爭壁壘。
對于消費者而言,這種變化意味著更大的話語權——當車企不得不認真對待每一代用戶時,“買車即入坑”的焦慮或將逐步消解。零跑用行動證明,所謂的“用戶企業”并不是營銷話術,而是通過與產品強綁定、具有持續性的服務,讓技術進步的紅利真正覆蓋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