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疑東風本田S7定價高的,都不是真正的消費者
水滴 祁佳博 | 03-12
47915
“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東風本田S7上市了,兩款車型一款售價25.99萬,一款售價30.99萬。網絡上很多人說東風本田S7定價貴了,但在筆者看來,那些質疑東風本田S7定價高的,都不是真正的消費者。”
為什么這樣說呢?2025年汽車圈最大的熱詞是“智駕平權”,是“一口價”,是“0息補貼”的金融政策,價格戰換了一種方式洶涌而來,已經到了“剩”者為王的時候。但換一個角度來看,當新能源車市占率超過50%,越來越多的電動車穿梭在長江南北、東部西部的大街小巷,甚至春風不度的玉門關以西那些建在戈壁灘深處的城市、東北沃野千里的黑土地上,新能源車都已經開始縱橫馳騁的時候,中國的汽車消費已經到了一個從沒有出現過的階段。
汽車消費進入新能源的質變期,而“質變”意味著消費人群擴大了,擴大則意味著那些油車的堅定支持者動搖了。
這里先講兩個故事。第一個故事是一位汽車媒體圈的資深老炮,他不排斥智能化和新能源,卻也是燃油車的堅定擁躉。但從去年開始卻不斷軟磨硬泡、旁敲側擊家里的“領導”,希望能在小區里買一個車位,因為只能買了車位才能裝充電樁,才能踏實地換新能源車。車位很貴,但換新能源車更有吸引力,因為身邊的親戚朋友都開始換了。
第二個故事是最近一段時間打車,經常打到特斯拉Model Y。這些司機師傅的年齡普遍在四五十歲,車不是租來的,而是自己買的。問他為什么買特斯拉,答案是“沒得選”,他們“看不上”國產的新能源車,也排斥用愛國情懷綁架的戰狼式營銷。辛苦大半輩子想換臺車,迎面遇上了新能源,在他們心里外國的月亮依舊比中國圓。
如果你還不能理解什么是消費人群擴大的力量,再看看BBA的消費基盤有多大。雖然新能源車市占率狂飆激進,雖然BBA的新能源表現不盡如人意,但BBA的燃油車卻依舊堅挺,這些人不會去買一輛電子參數堆積的玩具,而是要買一輛貨真價實的車。
現在新能源車的消費人群擴大到這些人,他們依舊不會去買一輛電子參數堆積的玩具,他們還是要買一輛貨真價實的電動汽車,現實的選擇還是特斯拉。這就是為什么Model Y在2024年還賣了超過48萬輛,還是國內車市單一車型銷冠。不過,這也是一種無奈的選擇,因為很多消費者不愿意買一輛配置簡陋、做工粗糙的特斯拉,這些人對馬斯克也沒有感覺,不會提到鋼鐵俠就心潮澎湃,就忍不住買買買。理性且對品質更有追求的他們,對什么是一臺好車有自己的定義。
東風本田S7恰恰處在這樣一個新的細分市場,不花里胡哨,不千篇一律,是一款做工扎實,科技配置更實用的電動車。雖然不能說多一分則多,少一分則少,但本田云馳純電W架構下,Honda SENSING 360+高階L2+智駕輔助系統、 Honda CONNECT 4.0智導互聯系統的組合,夠用了。
智能光語系統、BOSE超近場頭枕式揚聲器+個性化座椅聲場、Honda CONNECT 4.0智導互聯系統、電子外后視鏡、研究人體血液循環的智能供暖系統,隔熱防曬的調光全景天幕等等,都有了。
在本田全球首個新能源工廠,也是東風本田有史以來數智化程度最高的工廠里,不僅首次在電車中實現50:50的黃金比例車身配重,電池采用1.2萬噸一體式壓鑄全鋁外殼,比雷軍引以為傲的、從德國引入的9000噸庫卡壓鑄機還高了3000噸,放心了。
你可以理解為東風本田S7既有工業品的安全可靠,也有電子產品的先進體驗,還有快消品的情緒價值。是一款在產品力、純電制造以及高端化方面有頂級戰力的車型。
換個角度看,那些質疑東風本田S7的人,也只是被打上了電動車就得是激光雷達,就得是“踏雪無痕”,就得是1000tops算力的思想鋼印。盡管他們根本就不知道,這些參數究竟能帶來什么樣的現實體驗價值,但在爆炸的信息中已經被裹挾了情緒,好與不好的標準要么是自己的一廂情愿,要么是被遙遙領先的營銷話術洗腦了。
在對合資抱著成見的有色眼鏡中,對“吹牛也是生產力”的噱頭食髓知味后,用更加割裂的標簽也開始東貼西貼。他們不了解物種的多樣性,也不愿意了解消費市場的豐富性,更不明白那些曾經的BBA用戶們,現在買電動汽車時究竟最看重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