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汽車投訴十大關鍵詞:動力電池也上榜了
汽車門網 | 03-15
22526
當今汽車市場上,新能源汽車的興起為出行帶來了新選擇,其環保、節能以及具備的智能配置,吸引越來越多消費者。然而,在車主們享受低成本用車的同時,與之相伴的動力電池故障問題逐漸成為消費者心頭的隱憂。
近日,汽車門網整理了2024年投訴數據發現,過去一年,動力電池故障問頻遭投訴,成為2024年上榜的投訴十大關鍵詞之一。
本期內容,我們主要聊一聊“動力電池故障”。
電池衰減
一位奇瑞小螞蟻車主投訴稱,車輛在原地駐車不熄火的情況下,當停靠時間超過10分鐘,續航就會下降10公里以上。在熄火之后重新啟動車輛時,續航就會掉6-10公里。隨著時間的延長,續航周期越掉越快,原本153公里的續航,目前僅能開100公里左右。車主懷疑動力電池有問題,到4S店檢查維修后,問題非但沒有解決反而更嚴重了。最近還發現,車輛提速時,需要多次回踩電門車輛才能提速。車主認為這樣的安全隱患很大,希望廠商給個說法。值得注意的是,該問題自2018年就開始顯現。
據悉,該問題是由于車輛電池系統軟件策略問題,在經過長期頻繁快充或長期停放后,動力電池內部電芯壓差逐漸變大,壓差超過設計值可能導致車輛限功率行駛,在極端情況下可能發生高壓下電,車輛失去動力,存在安全隱患。
隨著投訴聲量居高不下,奇瑞官方決定自2023年8月16日開始召回2016年12月3日至2018年2月9日生產的部分奇瑞小螞蟻電動汽車,共計20063輛。由于召回是老款車型,在奇瑞新能源的新車上,頻發的電池故障還沒有得到解決。
不止小螞蟻,一位江淮iev6S的車主也遭遇了同樣問題。車主表示,購車時宣傳車輛能跑250公里,剛買車的時候還能到230公里,隨著電池衰減,目前續航里程只有160、170公里。經過多次修理,4S店沒有相應的檢測報告,工作人員還表示這是正常現象。車主表示,盡管車輛過了保修期,自己自費維修或者更換電池都可以,但是電腦給出的正常的檢測報告,自己花錢也不能更換,只能去4S 店保養維修。
根據三包法來說,如果是電池模塊出現故障是可以免費更換的,如果是電池衰減則不可以。值得注意的是,隨著2018年的電池衰減的政策正式出臺,規定表示,如果電池衰減超過百分之20,可享受免費更換。但是2018年之前的車并不享有這個政策。
續航虛標
如果說電池衰減屬于車主用車磨損消耗所致,那么續航虛標就屬于車企的“偷工減料”了。
一位元PLUS 的車主表示,新車自2024年7月份購買的元PLUS 510KM 超越版車型,新車僅開了兩個半月,在時速100-110KM/h且不開空調的情況下,實際續航只有260公里左右。經過多次高速測試,且在滿電情況下額外充了15度電,實際里程也只有340公里。面對如此嚴重虛標問題,車主認為這屬于虛假宣傳,要求比亞迪廠家給出合理的解決方案。
除比亞迪續航虛標外,長安汽車旗下奔奔EV虛標問題也十分嚴重。車主表示,購車后發現實際續航里程低于標值,2021年10月、11月分別由長安售后人員及長安新能源公司人員實際駕駛測試續航,實際測試只能行駛260公里,長安聲稱此車續航未虛標,不予處理。當2023年再次按照長安售后的測試方法進行實際續航檢測時,實際里程只有214公里,較標稱的301公里續航里程下降30.23 %。但長安汽車方面依然認為該情況屬于正常現象,不予處理。
針對的續航虛標問題,有業內人士表示,純電動車的實際續航里程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但不限于個人駕駛習慣、車輛使用環境、氣候條件、電池狀態及車載設備使用等。這些因素都有可能導致實際續航里程與官方宣傳或實驗室測試結果存在差異。
另外,廠商在宣傳時也應當盡可能說明影響續航里程的多種因素,以便消費者做出更加明智的購車決策。面對消費者的質疑和投訴,廠商也應該積極解決,提供必要的解決方案,維護品牌形象。
總結
要知道,新能源車逐漸成為當下消費者的首選。當消費者滿心期待新能源汽車實現便捷、環保出行時,續航問題卻如影隨形。一方面,續航衰減導致車輛使用周期內實際行駛里程不斷縮水,極大影響出行體驗。另一方面,續航虛標更是誤導消費者,讓其在購車決策時誤判車輛性能。長此以往,投訴聲量必然長盛不衰、經久不斷。作為車企,要在電池研發、生產環節把控上嚴格把關,提高技術成熟度,在續航宣傳上實事求是。另外,消費者也要提升辨別能力,謹慎購車,合法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