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看兩會 | 兩會代表委員熱議新能源汽車“能源”大計
汽車縱橫全媒體 | 03-27
19584
新能源汽車的多能源路線是應對能源轉型、環保需求和產業升級的重要方向。2025年兩會期間,多名代表委員圍繞新能源汽車的能源大計積極建言獻策,動力電池回收、新型儲能、氫能產業發展等相關能源話題引發熱議。
緊迫的成長煩惱:
動力電池回收等再引熱議
新能源汽車的快速普及,讓動力電池回收這一產業重大課題的緊迫性日益突出。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24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達1286.6萬輛,市場滲透率超過40%。2025年1-2月,新能源汽車銷售183.5萬輛,市場份額達40.3%。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的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動力和其他電池累計產量為1,096.8GWh,累計同比增長41.0%。
目前,已經運行了5~8年的動力電池即將迎來大規模退役潮。據了解,2025年預計車用動力電池報廢量將接近80萬噸。今年兩會期間,動力電池回收問題再度引發熱議。
全國人大代表、廣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馮興亞表示,如何更好地對動力電池進行回收利用,已成為汽車產業鏈的新課題,針對現行法規位階較低、現有產能明顯過剩、企業質量良莠不齊等問題,應盡快出臺專項法規標準、加快產業規劃、優化產能布局、完善監管措施、推動規范運營。
“雖然我國動力電池回收行業在國家、政府的重點支持下,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但依舊存在一些不足,必須引起重視。”全國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團董事長張天任指出,一是我國電池原料金屬資源稟賦不佳,對外依存度較高。以鋰為例,中國鋰資源對外依存度超65%,地緣政治等不確定因素加劇了資源供應的不穩定性。二是動力電池回收市場規模大,電池流向管理難度大。三是動力電池回收價格混亂,影響市場秩序。目前,獲取退役動力電池的渠道有限,具有白名單資質的企業為在廠房、設備、環保處理、數字化等多方面投入較高成本,缺乏價格競爭優勢,而沒有資質的“小作坊”因成本優勢采用抬高回收價格獲取競爭通道。據不完全統計,約七成的退役電池被小作坊以更高的價格收走,流入非正規渠道。四是“小作坊”缺乏回收資質,易造成安全隱患與環境污染。五是動力電池是碳排放大戶,但我國碳足跡核算和評價工作的制度尚未形成完整體系,缺乏統一標準。
全國人大代表、致公黨四川省委會常委、四川啟陽汽車集團董事長王麒也關注到一些非法電池小作坊在當前汽車市場競爭中的危害。王麒還發現,消費者電池回收意識淡薄也導致回收網絡不暢、無法及時回收等問題。
如何避免廢舊動力電池這座巨大的“城市礦山”變成一座危險的“火山”,代表委員們紛紛建言獻策。
張天任建議多措并舉:一是構建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的生態體系,強化溯源體系數字化建設。建議完善信息溯源平臺,實現電池管理系統(BMS)的運行數據與電芯數據全部后臺傳輸,可對電池單體數據的實時溯源進行查詢,并實現大數據平臺對電池殘值的評估支撐;二是建立動力電池碳足跡標準體系,建議搭建動力電池碳排放數據管理體系,為國家和企業提供相關核算功能;三是加強規范性企業的資質審核,加大對白名單企業的政策扶持,并引導動力電池的合規處置,避免安全與環保隱患,避免惡性競爭;四是建議完善再生原料標準體系,擴大優質再生原料進口規范和規模,保障資源供應。鼓勵企業去海外尋找、投資、開發電池破碎料業務,幫助企業解決進口的合規標準等問題,并加大后續電池破碎料的流向、處置工作的監管,保障資源的有效供應,提升資源自給率;五是建議規范引導動力電池回收行業信息的公開化,防止資本無序重復擴張。
據報道,全國人大代表、華友鈷業董事長陳雪華則從支持和引導企業的角度提出,通過成立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等方式,鼓勵和引導鋰電行業相關企業加大科技研發,探索原輔料單耗更低、副產物更少的綠色生產工藝;支持有條件的鋰電材料企業開展設備升級和生產線改造,減少現有工藝下各類鋰電副產物中的雜質含量,降低再利用難度,提升再利用水平。
王麒則提出了開展專項電池回收整治行動、取締無證小作坊、新增報廢要求、完善回收網絡、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的回收模式、鼓勵回收企業引進先進技術裝備等一系列建議,并從財稅角度建議加大財政獎補力度,給予稅收優惠政策,引導社會資本投入汽車報廢回收領域。
除了回收利用,部分代表委員也關注到動力電池產業發展的其他重點問題。例如,全國政協委員、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里達工廠廠長張濤的一份提案聚焦“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碳足跡國家標準和核算體系”,建議研究出臺統一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碳足跡國家標準,為行業提供清晰的指導,并探索建立碳足跡核算體系。全國人大代表、國軒高科試制工程院機加部總監姚金健重點關注鋰電池運輸相關問題,他建議優化運輸標準、推廣鐵路運輸、提升公路物流效率,并推動國際合作,提高供應鏈穩定性,解決鋰電池運輸限制多、成本高等問題。
“蓄”勢而發,
建言新型儲能高質量發展
回收再利用的退役電池可在儲能領域發揮作用,為可再生能源的存儲和電網調峰提供支持。新型儲能是支撐我國新型電力系統的關鍵技術和基礎裝備,也是國際能源競爭的戰略新領域。儲能技術的進步也反哺新能源汽車產業,如通過儲能系統優化充電基礎設施,提升充電效率等。在2025年兩會期間,新型儲能也成為代表委員們關心的重點話題之一。
據報道,截至2024年底,新型儲能累計裝機首次超過抽水蓄能,實現規模化發展。但與傳統的抽水蓄能相比,新型儲能的市場機制尚待成熟,存在調用頻率不足、投資回報周期漫長、電價浮動范圍受限、輔助服務費用分攤機制不明確、容量電價具體規定尚未制定,以及產品質量與安全等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的提案重點關注新型儲能的市場化運用水平及推動該行業邁向高質量發展,他提出完善新型儲能市場參與機制,主要包括電價機制、成本疏導機制和容量補償機制等一系列建議:一是拉大峰谷價差,為儲能等靈活性調節資源創造合理的盈利空間。二是豐富適合新型儲能的輔助服務交易品種,并推動輔助服務費用向電力用戶側分攤,合理疏導儲能成本。三是完善容量補償機制,加快出臺新型儲能容量電價核定規范和實施細則。此外,他還建議,國家應盡快建立新型儲能安全保障機制,借鑒電力行業定期檢修機制,建立適用新型儲能的定期安全檢查制度。
新型儲能技術在新型電力系統中也扮演重要角色,在提升電力系統靈活性與穩定性、促進新能源高效消納、優化電力系統經濟運行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在兩會期間建議加快推進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具體為加快特高壓外送通道及跨省跨區通道建設;大力支持“源網荷儲”項目發展,出臺政策鼓勵智能微網、虛擬電廠等新型示范項目的投資建設;加快打造我國綜合儲能體系,提升電力系統調節能力,進一步推動抽水蓄能、新型儲能等項目建設,加快研究制定電動汽車參與電網儲能的相關配套政策措施,構建以抽水蓄能、新型儲能為主,電動汽車等其他多種儲能形式為輔的綜合儲能系統;加快推動AI技術與可再生能源、儲能、電動汽車等深度融合。
加碼支持力度,
推動氫能產業可持續發展
氫燃料電池汽車作為新能源汽車的重要路線之一,其獨特的技術優勢和環保優勢一直備受關注。作為可再生能源規?;咝Ю玫闹匾d體,氫能具有大規模、長周期儲能優勢,能夠促進可再生能源跨地域和跨季節優化配置,是實現我國能源自主可控的重要途徑。
近年來,我國氫能產業在政策體系、核心技術、氫能供應及示范應用等方面成果顯著,形成了涵蓋氫能制、儲、輸、用及燃料電池關鍵核心零部件研發制造等各環節的完整產業生態,氫氣供給能力、加氫站和燃料電池商用車數量均位居世界第一。
今年兩會期間,多位代表委員提出了推動氫能及氫燃料電池汽車發展的重要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億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國強觀察到一些當前產業發展面臨新的問題:一是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不足,產業融資困難。首輪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接近尾聲,市場、資本等開始觀望,企業融資尤其是民營企業融資困難。二是產業鏈資金墊付壓力大。中央獎勵資金兌現時間長,地方配套資金發放不及時,企業應收賬款普遍占比高,企業運營困難。三是車用高純氫保障能力不足。我國低成本氫氣主要集中在西北部地區,用氫需求往往集中于東部;此外,氫氣運輸運以20MPa長管拖車為主,效率低;我國加氫站建設總數雖位列全球首位,但覆蓋密度不足。四是行業規模小。燃料電池汽車年推廣量不足萬輛,氫能在儲能、發電、工業等領域的應用,尚處于早期階段,難以支撐可持續發展。
張天任也發現,目前推動氫能產業發展缺少專職機構,沒有形成政策合力,確保戰略實施的穩定性;產業的標準法規滯后,且各地方執行標準不同;目前,氫能及燃料電池的示范應用,購置成本、使用成本及售后成本較高,仍需政策扶持。而目前各省市雖出臺氫能高速的示范補貼政策,但車輛上牌地與區域性補貼政策沒有完全打通,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氫能在重卡領域的示范應用。
此外,張天任還發現,氫能產業中的核心材料及零部件的國產化水平仍需提升,如催化劑、氣體擴散層、質子膜以及離聚物等,產品質量、可靠性等也需進一步提高。氫能產業生態涉及多個行業及領域,產業協同機制也需完善。
為推動氫能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張國強提出了以下5點建議:加大產業鏈民營企業融資發展支持力度;完善獎補資金發放機制,及時發放獎補資金;打造低成本氫氣供應保障,支撐氫能產業可持續發展;開展氫能高速及其它交通運輸領域示范應用;推進氫能在工業及電力等領域的多元化示范應用。
張國強在建議中進一步談到,希望國家及地方加快撥付獎勵資金進度,跟蹤監督獎補資金撥付到位情況,??顚S谩4送?,建議政府結合產業形勢和發展需求,盡早發布后續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支持政策,避免出現政策空窗期。此外,針對氫能在交通領域的應用,張國強認為,應強化全國范圍內的氫能高速示范頂層設計,統籌規劃全國氫能高速示范路線、氫能供應等,建議國家層面出臺專項支持政策,內容包括全國范圍內高速費減免、獎勵后終端氫氣加注價格控制在25元/kg以內,高出部分由政府給予補貼等。重點示范線路適當超前布局加氫站,同步開展邊坡光伏現場制氫等先進模式試點應用。同時,建議鼓勵燃料電池乘用車示范、推動重型燃料電池非道路移動機械試點應用等。
還有不少代表委員針對氫能產業發展環節中的具體問題建言獻策。
據了解,全國政協委員、美錦能源董事長姚錦龍在兩會期間帶來了3份與氫能相關的提案,他提出,應加大對加氫站建設的財政補貼和政策支持,鼓勵金融機構為加氫站建設提供專項貸款和融資支持;加大對低成本氫氣氧化、固態儲氫材料、高壓力長距離輸氫設備等核心技術研發的政策支持,推動技術突破,打通大規模、長距離、高成本輸氫障礙。他還建議明確氫能基礎設施的歸口管理部門,制定統一的規劃、建設和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研究構建全國氫能管網“一張圖”,綜合考慮各省氫能產業基礎和市場空間,有序推進項目建設,避免盲目建設和重復投資等。
全國人大代表、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鐘寶申則圍繞“綠氫”提出了多項建議,如加快綠氫等綠色能源及原料在工業、交通、發電、建筑、消費等領域的示范應用,加快構建商業化應用路徑,將其納入綠色金融重點支持對象,降低綠氫項目貸款利率、土地、稅收等成本。此外,應配合綠氫產業規劃加快綠氫對“灰藍氫”的替代進程。同時,希望國家推動風、光、氫、醇一體化大型綠色能源基地和示范項目建設。對于利用可再生能源就近制綠氫的項目,鐘寶申建議實行靈活電價機制(如取消項目使用的可再生能源電力過網費),破除綠氫產業化發展的成本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