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翼昆侖2025款用價格戰清洗燃油車市場
星城汽車網 | 04-15
20629
近日,在汽車產業“配置內卷”與“價格廝殺”日益加劇的背景下,凱翼汽車將昆侖 2025 款作為戰略利器,憑借 6.39 萬起的激進定價策略,于行業中掀起了一場“八級地震”。這款軸距達 2820mm 的標準中型 SUV,卻以近似緊湊型 SUV 的定價姿態沖入市場,對競品實施降維打擊。其背后的商業邏輯并非單純的“卷價格”,而是一場精心布局的市場清洗行動,一場基于需求洞察的釜底抽薪式謀略。
陽謀一:以深厚根基支撐極限價格比拼
自汽車市場價格戰的烽火初燃至今已有兩三年。在這場曠日持久的競爭中,高合、威馬等曾經輝煌的品牌已黯然退場,其余溫未散,而極越的原地解散又添新痕,市場洗牌的趨勢愈發殘酷。這表明,經過多輪價格競爭,各細分市場的定價已接近企業生存的極限——《2024上半年汽車產業白皮書》也顯示:緊湊型SUV市場的平均成交價較三年前下降了28%,其中12萬元以下價格帶的毛利率已跌破2%的生存線。
在緊湊型SUV這片激烈的“紅海”之中,長安CS75自動暢享版與新哈弗H6始終是細分市場的佼佼者及價格參照。因此,當昆侖2025款以創新之姿“以新換舊”“以大欺小”地闖入這一陣營時,不僅刷新了細分市場的價格標準,也預示著行業盈虧平衡點將進一步降低。
據透露,凱翼敢于在紅海市場深處拔劍而起的底氣,源自其獨具特色的“雙輪驅動”背景優勢。與其他依靠“輸血續命”的新勢力不同,這家奇瑞旗下的新星企業同時握有兩大殺手锏:既得益于母公司奇瑞二十多年造車經驗的技術支持,又獲得了宜賓市政府“電動宜賓”戰略的大力扶持。作為長江上游的重要城市,宜賓不僅提供了資金支持,更以千億級的新能源產業生態為凱翼打造了堅實的戰略防線——從電池供應鏈到智能駕駛的研發,從整車制造基地到充換電網絡的布局,地方政府提供的全產業鏈支持,使凱翼在價格競爭中具備了“降維打擊”的能力。
這也正是凱翼最大的陽謀。
陽謀二:場景化解構用戶需求支撐極限成本控制
為何凱翼汽車能推出極致價格?除了有“后臺”支撐,其底層邏輯并非單純的“成本壓縮”和“價格戰”,而是基于用戶場景的精準價值重塑。這種重塑擺脫了傳統車企“堆砌配置”的老路,通過場景化分析用戶需求,把每一分錢都轉化為用戶能感受到的實際價值。
首要的是,凱翼汽車并未涉足一二線大城市的激烈競爭市場,而是將戰略核心聚焦于縣鄉鎮這一廣闊的待開發領域。當面臨鄉鎮道路這一特殊挑戰時,凱翼展現出了遠超行業水平的敏銳場景洞察力。它摒棄了那些華而不實、更多作為象征意義存在的L2級輔助駕駛系統——這類系統在封閉高速上或許能稍顯身手,但在坑洼不平的村道、突如其來的牲畜以及缺乏明確標識的交叉路口面前,往往成為制造危險的“罪魁禍首”。
當然,昆侖2025款配備了眾多前沿配置與功能,如540°透視全景影像系統以及陡坡緩降功能,這些共同構建了縣鄉鎮道路的“場景化解決方案”。舉例來說,當在山區連續下坡的村道上行駛時,如果路面布滿溝壑或碎石,540°透視全景影像系統就能像“透視眼”一樣發揮作用,讓駕駛者輕松應對地面坑洼帶來的潛在危險;而陡坡緩降功能則可以有效防止車輛因顛簸而速度失控。這兩項配置精準地解決了鄉鎮用戶的實際需求。值得一提的是,在合資品牌中,類似的高端配置通常只會出現在價格超過20萬元的車型上。
凱翼汽車在制定配置策略時,對成本價值進行了重新排序:并非簡單地進行加減法操作,而是將資源從那些“炫酷卻無用”的功能中釋放出來,轉而投向了“高頻且剛需”的場景。當其他新勢力還在用激光雷達堆砌城市通勤的冗余方案時,凱翼已經運用“場景化需求解構”的策略,在更廣闊的市場中開辟出了價值的新“藍海”。
顯然,凱翼借昆侖2025款推出的雙重策略,實際上是為行業設置了兩大挑戰:既要應對成本的極限壓力,又要深入理解用戶的真實需求。這場以“場景價值重構”為核心的戰略沖擊,將徹底改變市場生態,未來可能成為加速行業洗牌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