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端下載

          logo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資訊詳情

          奔馳寶馬品牌信仰崩塌,未來還能卷什么?

          汽車大觀 | 01-24

          25288

          “坐奔馳、開寶馬”,流行自上世紀90年代的這句品牌信仰,眼下正在加速崩塌。

          前不久,奔馳和寶馬發布了2024年成績單,若按銷量看,并非值得樂觀。但兩大豪華車標桿決定“喪事喜辦”,尤其是做給中國用戶看,給網友整樂了。

          2024年,奔馳全球銷量198萬輛,同比下降3%。其中,向中國客戶交付了71.4萬輛新車,同比下降7%。此外,奔馳在歐洲銷量下降了3%,美國銷量增長9%,電池電動汽車銷量下降了23%。

          2024年,寶馬全球銷量245.1萬輛,同比下降4%。其中,在中國市場交付了714530輛BMW和MINI品牌汽車,同比下降13.4%。此外,BMW品牌銷量下降了2%,MINI品牌銷量下降了17%,勞斯萊斯品牌銷量下降了5.3%,純電動車銷量增長了13.5%。

          在兩家的銷量戰報中,都特意強調自己在中國市場的地位。奔馳宣稱自己 “再次問鼎年度豪華品牌銷量冠軍”,寶馬表示“BMW品牌蟬聯中國豪華乘用車年度銷量NO.1”。

          一邊銷量下降,一邊爭頭牌,昔日藍血貴族挽尊的架勢,也肉眼可見的虛弱了。更可怕的是,這可能還只是奔馳寶馬加速下滑的開始。

           品牌神話崩塌,降價也換不來銷量了

          奔馳、寶馬,包括奧迪,傳統BBA豪華品牌正在式微,已經是不爭的事實。隨著自主品牌不斷向上沖高,這兩年,奔馳、寶馬的品牌神話不僅不再牢不可破,甚至越來越顯露出岌岌可危。

          2023年,在中國車市猛烈的價格戰中,此前一直氣定神閑、穩坐釣魚臺的奔馳、寶馬,終究招架不住開始降價了。不過也正是單車幾萬到十幾萬不等的價格讓渡,讓奔馳、寶馬在2023年一定程度上實現了“降價保量”。

          但到了2024年,“以價換量”的療效越來越差,需要的劑量也越來越大。從2024年初開始,奔馳、寶馬的成交均價,繼續一路下滑。在2024年年中,BBA的一次集體大降價,還引發過網絡極大關注,部分車型終端價格幾近“腰斬”,一些消費者還實現了20萬元買奔馳C260,35萬元買寶馬5系。

          可是盡管如此,奔馳、寶馬的銷量并沒有得到提升,反而品牌成色不斷貶值。顧及這一點,寶馬還曾退出價格戰,試圖“減量保價”,但隨之而來的銷量腰斬,又迫使其以更高的折扣率重返牌桌。

          結果,奔馳、寶馬2024年在中國市場都出現了“量價齊跌”:奔馳銷量下降了7%,成交均價下降到32.1萬元;寶馬銷量下降了13.4%,成交均價下降到31.7萬元。

          從這些殘酷的現實其實不難看出,傳統豪華品牌量價齊跌,并且幅度加大、速度加快,是因為品牌信仰正在坍塌,品牌在加速喪失號召力。

          至于“倒戈”的消費力量去了哪里?從單車售價50萬元以上的問界M9上市一年內累計大定超過20萬輛、2024年交付了15.1萬輛,從理想、蔚來、問界、小米、極氪、騰勢、嵐圖等一眾自主品牌高端車型中,可以得到思路。

           傲慢和守舊是罪魁禍首

          是什么導致了奔馳、寶馬今天的局面?往大了說,是時代發展的必然,沒有什么永垂不朽,企業如是,品牌如是。往小了說,是他們的傲慢和守舊。別說你是汽車發明者,是什么發明者,一旦傲慢、因循守舊跟不上變化革新,最終也會被顛覆、被取代。

          奔馳的傲慢,是中國用戶早已久聞大名的。別的不說,在消費者維權這件事上,當年的西安女車主坐車頂維權,就曾轟動一時、天下皆知。沒想到的是,到了2024年,居然還有因為車頂漏水、中控異響、車機系統版本不對、疑似裝錯發動機ECU等質量問題得不到及時妥善的解決,奔馳車主不得不在網上曝光求助的事。

          奔馳的傲慢,也體現在用“油改電”+燃油車定價思路,來迷惑中國消費者。這也可視作是守舊的體現,無意或有意地忽視中國市場電動智能化變革、中國消費者偏好變化,迷信自身品牌力,輕視國內新勢力和自主品牌對手,自信能將其燃油車體系里構建的秩序和權威,不需怎么費力就代入到新能源汽車市場中。

          其實不止奔馳,寶馬也如出一轍。結果就是,現實狠狠打了這二位老錢的臉。不只是問界、理想這些新生草莽舉著大旗殺上門,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也“背棄”了藍血貴族們。

          可是說起來能怨誰呢,奔馳和寶馬,在電動化浪潮甫一開啟的時候,都儼然是時代變革的引領者,向外傳遞出恢弘的電動化和數字化移動出行領袖目標,處處透露著高大上和新能源、智能化領導者氣息。

          結果到了產品上,價格高不說,單說產品實力和技術跟新勢力與自主品牌對比,首先平臺“油改電”,就讓產品在造型設計和空間布局上,輸給了新勢力和自主品牌帶給用戶的創新感受和乘坐優勢;在新勢力和自主品牌普遍擁有三電核心技術,800V快要普及、續航和快充不斷刷新高度時,奔馳、寶馬又已落后一大截;當智艙和智駕都快被新勢力和自主品牌卷出花來了,奔馳、寶馬還在空中畫餅。

          這么整,真不怪消費者拋棄你了。尤其是寶馬,寶馬以駕控成名,用戶也普遍更年輕。眼下,寶馬也比奔馳下滑更快,那些曾被寶馬寄予厚望的Z世代,正在紛紛拋棄寶馬。

           奔馳、寶馬會不會成為“車界諾基亞”?

          當年,功能機霸主諾基亞因錯失智能手機革命,被蘋果和安卓手機們顛覆,黯然退場。現在,隨著奔馳、寶馬的頹勢越來越大,并且無法快速拿出堵住潰漏的新能源智能化技術和產品,還得繼續依靠燃油車降價換量,讓外界不由得為他們捏一把汗:不會就此一瀉千里吧?

          不是沒有這種可能,而且這種可能在中國市場發生的幾率還很大。

          首先,中國汽車市場的競爭太過激烈,技術和產品迭代幾乎是日新月異,對于品牌和車企來說,沒有進步就是退步。對于奔馳、寶馬來說,本來就已經落后了,現在要追上對手,就需要有比對手更快的技術更新和產品迭代,這對他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在去年初就說過,這幾年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將是成本、規模、技術的大決戰。這場淘汰賽無疑是決定生死存亡的,陣地上的每個人都會拼命,作為跨國公司的奔馳、寶馬,該以怎樣的戰略戰術來應對,也是不小的挑戰。

          同時,中國汽車市場的消費理念和習慣已經發生改變。當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在2023年超過了50%的時候,就說明中國用戶對于汽車選擇和認知,已經不是原來那樣了。

          前幾年,消費者中還流行“買奔馳寶馬,車替我說話;買別的車,我替車說話”,這句話也體現了奔馳和寶馬在中國大地上數十年形成的品牌根基。但最近這兩年,提及這話的人已經越來越少,到中國遼闊的四五線城市去,越來越容易看到諸如:特斯拉、理想、問界、蔚來、極氪、小鵬,以及其他新能源汽車。

          說到底,時代真的變了,人們在快速告別奔馳、寶馬曾經打造的身份、品味和地位的差異化品牌優越,奔馳、寶馬曾經的品牌優勢也在快速變革的時代不斷被稀釋。

          年輕的消費者們,正在為變革下的創新元素、先進科技、優秀性價比、情緒價值歡呼,也更樂意為滿足這些條件的產品和品牌買單。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廠商早已洞悉這一點,他們拼命卷車輛配置、卷高階智駕、卷智艙體驗、卷服務、卷營銷、卷老板。

          奔馳和寶馬在卷什么?奔馳和寶馬未來會駛向何方?就請時間作答吧。

          水滴汽車公眾號
          掃碼關注,獲取更多汽車資訊
          水滴汽車
          掃碼下載水滴汽車APP

          熱門評論(0)

          加載更多

          熱門車系資訊

          更多 >

          D7 DMH

          12.58-14.58萬元

          雅閣

          17.98-25.98萬元

          奧迪 e-tron

          54.68-64.88萬元

          杰德

          12.99-18.38萬元

          思域

          11.99-16.99萬元

          1. 北京水滴交互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水滴汽車 京ICP備17030485號-2 京公網備 1101010200363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