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端下載

          logo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資訊詳情

          2025,理想過難關

          汽車維基 | 02-17

          24393

          作為全球少有實現盈利的新能源車企,理想汽車過去幾年來的發展不可謂不成功,但當時間來到2025,隨著理想汽車實現累計超過116萬輛交付的成績過后,擺在理想汽車面前的難題已經到了不得不去解決的地步。

          增程紅利下降,理想急需在純電市場取得突破,可在MEGA的出師不利后,即將到來的新車型能否延續理想在增程市場上的強勢將直接影響理想汽車在今后的發展。更為不利的是,隨著2025年國內廠商在智駕領域的內卷,理想在智駕上積累的少許優勢或許也將磨平殆盡。

          至于AI,就目前來看,更像是理想汽車的緩兵之計,萬一理想的純電在今年表現不佳,這張AI的“大餅”就成了理想必須抓住的以時間換空間的機會。

          增程競爭加劇

          理想汽車的首款車型理想ONE在發布時,其增程的技術路線一度被詬病,然而,市場消費者用腳投票的結果擺在面前,曾經那些不絕于耳的關于增程技術的批判和嘲諷,在2024年迎來了180度的反轉。

          但也正是看到了理想的成功,越來越多車企選擇了增程的技術路線,也攻克了早期增程式車型的電驅系統效率和增程器效率不高、能量轉換率不高,在虧電工況下,容易出現油耗高、動力弱的問題。

          究其原因,根本在于增程路線很難成為理想汽車的護城河,理想ONE使用的已稍顯老舊的東安動力1.2T發動機,動力電池則是已在純電車型上驗證多時的NCM523三元鋰電池。即便L系列換裝了更好的發動機,更好的動力電池,類似的方案市面上也并不稀缺。

          這樣就迫使理想不得不與友商們近身肉搏,面對賽力斯、長安、奇瑞等知名車企的壓力,理想汽車不得不通過降價、開發新爆品等,來捍衛自己在增程式領域的優勢。

          果然,華為的入場,不僅將理想的增程路線與爆品打法,復刻了個七七八八,還帶來了華為自帶而理想并不具備的國民品牌屬性、海量渠道資源和超級研發資源。在其沖擊之下,理想ONE在換代之際,幾乎被問界M7“打殘”,甚至直接導致了前者的提前退場。2023年末問界M9發布后,理想L9月銷量,再未站上1萬輛關口。

          與此同時,以“半價理想”切入市場的零跑汽車,以理想同款的“冰箱彩電大沙發”等高配置俘獲一大批細分領域的價格敏感客戶,成為低價位段增程式領域的一匹黑馬。再加上捷途山海序列、阿維塔07等優質產品更是憑借強悍的產品力、更“誠意”的價格,對比之高上10萬的理想L系列密集火力輸出,直逼得理想L系列不得不跟隨市場進行降價。

          整個2024年,理想全年50萬臺的銷量中,上市不到一年的入門級產品L6的銷量就超過了20萬,而除了L6和L7之外,理想L8、L9的銷量都不足10萬臺。

          當增程市場的競爭與日俱增,理想急需找到另一條“護城河”。

          智駕優勢殆盡

          增程不是“護城河”,冰箱彩電大沙發不是“護城河”,都可以算是預料之中,可擺在理想面前的問題是,時間來到2025,理想在智駕層面的優勢恐怕也要沒了。

          首先得承認,理想汽車的AD Max在當今已經商用的智駕系統中稱得上第一梯隊,理想的智駕團隊在更新速度上也表現的十分高效,但目前國內的法律法規僅支持L2級輔助駕駛,即便是端到端也不過是L2,沒有任何一家能突破法規的限制。

          過去的經歷已經證明,在現在的時代大環境下,比起“好不好”,“有沒有”是更重要的決策原因,隨著越來越多的平價增程產品進入市場,友商們對理想的圍攻勢必還會再上一個強度。

          所以,當下的理想必須找到新的增長點延續自己先前在市場上的狂奔態勢。

          而在目前的背景下,理想想在短期內取得更好成績的有且僅有的辦法就是在純電市場打出一片天地,可在MEGA的出師不利后,理想必須在純電市場的前景不由得讓人捏把汗。

          比起上市之前李想本人預估的“50萬元以上汽車銷量第一”、月銷“8000輛”的目標,理想MEGA算是狠狠給高速發展的理想破了盆冷水,從3月上市到年底,理想MEGA的銷量不過1萬出頭。

          MEGA出師不利,也嚴重拖累了理想純電車型的發布進度。一方面,理想不得不重新梳理純電車型的產品價值,已經被規劃的純電系列產品也不得不延后到2025年發布,此前專門為MEGA上市準備的渠道、物料和支持人員,全都得重新來過。反映到內部,就是大規模的裁員、內部架構調整和戰略反思。

          另一方面,此前給出的樂觀預期不再,資本市場用腳投票,理想股價被打出了新低,此前理想“屢戰屢勝”的“爆款神話”破滅。

          從理想汽車2025年的新車規劃來看,四款純電SUV中,初期可能率先發布兩款將定位于現有L7和L9車型的同級別市場。雖然沒有確定命名,但據說可能采用“M+數字”或“i+數字”的組合方式。

          純電路線+沿用MEGA的造型,理想汽車的2025能否在純電路線上取得突破還要畫個大大的問號。

          不過可以期待的是,2025年的中國汽車市場,“蔚小理”三家將正式迎來全面對抗:小鵬入局增程,來到理想擅長的領域“分蛋糕”;理想進入高端純電市場,與蔚來短兵相接。

          AI前景不明

          可能是為了給理想汽車留條后路,2024年年底,沉寂許久是理想汽車CEO李想現身2024理想AI Talk,與公眾分享了理想汽車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戰略規劃與未來展望。

          李想認為,理想汽車只是承載李想及其團隊AI夢想的一種產品、汽車這個產品率先成為了理想AI的突破口。因此,理想非常明確會參與到人工智能的競爭中,目前每年投入100億研發費用有一半在AI領域。

          如果理想這家企業能夠按照李想預期的目標發展,那么它的終極目標就是創造“硅基家人”。“理想是一家人工智能企業,我們要做的不是汽車的智能化,而是人工智能的汽車化,并推動人工智能普惠到每一個家庭。”李想說,他也100%確定以后會去打造人形機器人,只是不是現在。

          我們可以理解李想的表態,在市場競爭愈發激烈的大背景下,如何另辟蹊徑在新技術領域謀得先機,占據有利位置,正是一向不按常理出牌的李想正在考慮的內容,也是李想拋出AI、硅基家人這些新概念的原因所在。

          畢竟相比產品層面的競爭,李想似乎更希望在下一輪競賽中,復刻上一輪在家庭用戶層面的心智競賽的勝利,而這顯然需要新內容。再不濟,在2024年底這個時間節點上,AI也是資本市場喜歡的“好故事”。

          但僅過了一個春節,deepseek的爆火猶如一把雙刃劍,直接影響到了理想的AI前景。好的方面是,deepseek證明了AI可以不需要高資金投入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壞的消息是,有在完全開源的deepseek在前,理想想要做自己的大模型,又該如何發展?在汽車面臨劇烈競爭的壓力下,理想的精力和財力還能有多少專注在AI上?

          我們不妨“陰謀論”一下,是不是李想已經預想到了今年理想恐怕在汽車市場上面臨困難,提前給理想留下AI這個能讓自己喘口氣的機會?

          或許在多年后回頭看,2025就是關乎于理想今后發展的一個關鍵節點。

          水滴汽車公眾號
          掃碼關注,獲取更多汽車資訊
          水滴汽車
          掃碼下載水滴汽車APP

          熱門評論(0)

          加載更多

          熱門車系資訊

          更多 >

          D7 DMH

          12.58-14.58萬元

          雅閣

          17.98-25.98萬元

          奧迪 e-tron

          54.68-64.88萬元

          杰德

          12.99-18.38萬元

          思域

          11.99-16.99萬元

          1. 北京水滴交互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水滴汽車 京ICP備17030485號-2 京公網備 1101010200363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