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萬輛達成!理想L系列一小步,理想主義者一大步
水滴 王磊 | 04-02
115860
全球汽車消費是有偏好的。美國人喜歡大皮卡,日本人衷情0.66升小排量,歐洲人開轎車,兩廂瓦罐是最愛。中國人呢?中國人偏好SUV。
偏好源于生活,生活重心是家庭。中國地理空間是“三級臺階”,道路特征是城、鄉、郊混雜,一部SUV滿足了中國家庭“既要大、還要遠”的真實需求,這是剛需中的“最大公約數”。
把這個道理先看明白,再“一根針捅破天”做明白,這樣的中國車企只有理想汽車。
只用不到3年時間,理想L系列銷量就達成100萬輛,這是一個里程碑。中國增程SUV領導者地位,不是吹出來的,是干出來的。
對創業型車企理想汽車而言,L系只是一小步。但從中國汽車全行業觀察,在中國汽車大轉型時代,這實質上是理想主義者的一大步。
從“大六座家庭SUV”開創者,到未來的“硅基家人”,依靠家人、為了家人、服務家人,李想和他身邊充滿理想主義的造車團隊,會走的更遠嗎?
1,把車做好是一個現實主義的“小目標”
理想汽車幾乎是在一片懷疑聲中逆勢飛揚的,他們用成績創造了“理想速度”。
2022年6月,家庭六座旗艦SUV理想L9上市,目前累計交付量突破25萬輛,是全尺寸SUV銷量冠軍。
當年9月,理想L8上市,銷量目前突破22萬輛,是30-40萬價位六座/七座車型銷量冠軍。
2023年2月,家庭五座旗艦SUV理想L7上市,目前銷量已超29萬輛,成為30萬元以上新能源車型銷冠。
2024年4月,理想L6上市,目前累計銷售23萬輛。在20萬級別L6屬于“殺手級”存在。這個市場太卷,L6可能是“被對標”頻率最高的車型。
如今,那些曾嘲諷“增程是脫褲子放屁”的技術原教旨主義者,那些斷言30萬以上國產品牌沒戲的跪族分析師,恐怕需要很強的反思力才能繼續他們的職業生涯。
僅從靜態眼光或技術教條的邏輯去思考,必然對中國市場蘊含的巨大空間喪失想象力和判斷力。即便后來有人也看懂了,說理想汽車是“用落后技術打敗先進技術,有真本事”,其實他們仍沒有完全理解“理想的方法論”。
今天,友商在發布會上大秀800V、1000V超充時,理想車主在朋友圈曬露營火鍋、車外放電烤羊肉串都好幾年了。技術參數再華麗,不如用戶說一句“這車有面兒又好用”。從最實際角度入手,給家人們一個炫耀生活的理由,有什么不妥嗎?
在中國市場稱雄,一切都要回到用戶需求這個根本,家庭用戶愿意為“冰箱彩電大沙發”買單,而不是只喜歡在極簡主義毛坯房里清修。李想和理想汽車的商業邏輯撕碎了所謂“技術鄙視鏈”的虛偽面具。放眼望去,眼下中國新能源市場,大有“增程一統天下”的趨勢了。
當馬斯克還在教育用戶“不需要儀表盤”時,李想給后排裝上了冷熱雙模冰箱和折疊小桌板。畢竟,中國奶爸們可以忍受某些反人類設計,但絕不能忍受孩子長途坐車沒有北冰洋汽水喝。
理想L系百萬銷量不是一場數字游戲。這是一場認知革命。
“增程電動+家庭場景”組合拳,精準擊中了當下中國中產家庭的核心痛點,就像用瑞士軍刀給蘋果削皮一樣輕松,大六座設計、冰箱彩電大沙發、無里程焦慮,如同一把手術刀精準解剖了中國二胎、三胎家庭內心深處的潛在需求,讓他們為之狂迷。
理想汽車用最現實主義的方法,與擁躉們共同達成了這個“小目標”。
2,與理想主義者一起擁抱AI時代,才是“大目標”
如果說理想L系列百萬銷量只是“面子”,那么李想鎖定的汽車AI“硅基家人”戰略就是真正的“里子”。
今年以來,“全民智駕”戰爭瘋狂把很多人打都懵了。這時候,人們似乎才想起來“李廠長”早已發布理想AI戰略。
“過度理想主義”的嘲諷話音未落,DeepSeek大熱、具身機器人大火,汽車圈恨不得一夜大撒把,全場景智駕大干快上。
中國汽車業似乎幡然醒悟:汽車的未來不是交通工具,而是家庭智能體的航空母艦。但熱烈的理想主義需要現實路徑去落地,理想汽車正在完成AI進化的“三級跳”:
其一,硬件筑基。理想自研增程電動平臺,仍是理想汽車向AI躍遷的強健肌體,1.5T四缸增程器+雙電機驅動,不僅實現靜音與長續航的平衡,更讓車輛化身“移動電站”。同時,今年即將上市的理想i8基于800V、5C純電平臺打造,這將完善理想AI戰略的硬件體系。
其二,軟件賦魂。2024年,理想已推出端到端+VLM雙系統智駕架構。端到端模型像“直覺腦”,憑海量數據快速決策;VLM視覺語言模型則如“理性腦”,解析路標、預判行人意圖。這套系統目前已實現“車位到車位”的全場景覆蓋。
剛舉行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李想表示,通過操作系統創新和算力共享,2024年理想汽車大概一年節省了幾十億BOM成本,砍掉了過去車上重復傳感器和重復計算的需求。
此前,理想汽車已宣布開源自研汽車操作系統——理想星環OS。他們在智能新賽道的PK中已經率先發車了。
其三,智能體重塑。理想正在全力突擊Mind GPT,迭代速度之快不亞于賽道上的零百加速,但模型規模翻倍,推理成本卻下降30%。
已有理想用戶反映說,對車機說一句“我餓了”,理想同學就能快速推薦餐廳,還會根據家庭成員口味偏好、剩余電量、實時路況生成最優方案——這已不是語音助手,而是“家庭AI管家”的雛形。
李想再次展現了一個理想主義者的思維穿透力:理想汽車百萬銷量之后,已經擁有了不一樣的優勢,“理想比所有的傳統汽車廠商更懂得如何去做大型軟件,又比所有的互聯網公司更懂得怎么去造一輛車”。
把“硅基家人”的奇妙未來完全想明白的車企還沒有,但李想的設定可能是最有家庭氛圍的。他們要讓汽車成為家庭記憶的“數字方舟”,以家庭為“智能戰場根據地”使得理想的戰術執行方向感明確,不會跑偏。
是不是過于理想主義了?但有一點是肯定的,AI汽車絕不是冰冷的技術參數,而是滲透進柴米油鹽的“家庭伙伴”。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重新發明汽車”。
水滴觀點
汽車圈喜歡把李想叫做“李廠長”,或者“超級產品經理”。
他不是“教父”,也沒有“網上封神”。實話實說,理想汽車團隊恰恰在用最務實的實踐精神,為中國汽車人內心深處的理想主義而反復“折騰”。
那些忙著殖民火星或者“遙遙領先”的工作,不是李廠長的專業。他和他團隊,正在迭代為“新汽車定義者”。
“用戶不是上帝,而是家人”。這是一次觀念革命,讓理想L系列成就了百萬銷量,也讓“奶爸車”、“帶娃神器”流行,更讓“家庭SUV”從細分市場變成主流賽道。
理想的產品邏輯樸素得驚人:座椅加熱必須覆蓋全車,因為丈母娘不能凍著;車內空氣質量要超過幼兒園,因為孩子會過敏;全系標配雙電機智能四驅系統,因為安全是最大的豪華。
這幾乎不是造車,這是在給中國家庭撰寫“出行生活說明書”。在這方面,理想汽車重新定義了用戶價值,體現出超乎尋常的現實主義,他們比特斯拉的極客風格“更中國”。
不過,從汽車行業極速進化的大勢看,L系列百萬銷量對理想而言,不過是“硅基家人”征途上的一個補給站。
珠峰頂上永遠擠不滿太多人,因為99%的人死在海拔8000米的地方。當同行還在山腳爭論該帶幾個氧氣瓶、選什么規格登山杖時,理想已率先奔向汽車AI的登頂路徑。
這場戰斗沒有退路。要么成為AGI時代家庭智能體的定義者,要么淪為技術狂想曲的注腳。
顯然,現實主義的李想和他的團隊,責無旁貸要進行一場理想主義者的“長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