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李云飛:技術過于先進,很多人不相信!
鄭州車世界 | 03-28
21364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
當比亞迪發布超級 e 平臺,以兆瓦閃充、3 萬轉電機、1500V 碳化硅芯片等 11 項全球之最刷新行業認知時,質疑聲隨之接踵而至:“實驗室數據能否落地?”“技術超前是否脫離實際?”
見怪不怪,這幾年,每當比亞迪發布突破行業前沿的技術時,總是伴隨著各種畫外音,從DM-i、刀片電池到CTB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甚至天神之眼智駕系統,不斷刷新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技術高度。
但事實證明,比亞迪的這些突破性技術,不僅很快被市場所認可,并體現在終端銷量上,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推進了整個行業的技術革新。
此番,面對又一波的爭議,比亞迪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云飛的回應擲地有聲:“比亞迪的風格一向是一發布即量產。” 這場關于技術可信度的討論,最終指向一個核心命題:比亞迪所代表的中國新能源汽車技術躍遷,究竟是噱頭還是真實力?
讓技術從 “紙面” 走向 “路面”
首先,技術是否“脫離現實”,最重要的指標,就是是否馬上落地。比亞迪的回應以行動為證:4000 個兆瓦閃充站正在全國布局,首批 500 個將在 4 月初漢 L、唐 L 上市時啟用。
而在超級e平臺發布會現場,在諸多媒體的見證下,漢 L 從 10% 電量充至 60% 僅需 5 分鐘,續航增加 349 公里,峰值功率突破 1000kW,真正實現 “1 秒 2 公里” 的補能速度。
正如業內評價:“比亞迪的電機不是實驗室里的‘花瓶’